中國語文科支援活動:「名人訪校」講座(四)彭浩翔導演:「如何由文字到影像」花絮

日 期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八日
地 點 : 澳門濠江中學
主 題: 如何由文字到影像
講 者︰  彭浩翔先生(導演)
   

本地導演彭浩翔2006年執導的《伊莎貝拉》,屢獲電影獎項提名,更榮獲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第廿七屆葡萄牙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及「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2007年4月18日,我們有幸邀得這位炙手可熱的彭導演,與澳門濠江中學近五百名師生會面,分享「如何由文字到影像」,帶領我們自《伊莎貝拉》出發,一起由平面文字走進影像世界。

創作由主題出發
彭導演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任何創作都必需先有主題,有了主題才能引申出其他細節脈絡,擴展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不論是透過文字又或是多媒體創作,最重要的還是能表達自己所想,將信訊傳給讀者和觀眾。現今製作技術發達,一方面擴闊了創作的媒介,無形中推動大眾創作,但另一方面,正正因為技術的方便,反而讓人忽略了創作的本身及內涵。彭導演特別與我們分享了一部外國低成本電影的故事︰電影製作很簡單,然而劇本卻寫得非常出色,就是由非洲鱷魚年中咬死幾百非洲人帶出種族問題這主題。

獨愛活脫的小人物
在大多電影中,總會設計一些大人物,以吸引觀眾,彭導演卻鍾情於小人物。彭導演認為電影是反映現實,在我們周遭的都是平凡的「你」「我」「他」,現實會有多少大人物呢?所以,彭導演的電影重視呈現小人物的面貌及其各個細節。他建議初寫劇本者可先寫自己身邊熟悉的人與事,找出生命中重要或最能感動的事和情,然後將情感納入不同的場景之中。電影有別於文字,彭導演認為電影不用透過太多文字去表達,情緒也不應透過主觀描述,相反應以對白、動作及神態表現出來,讓觀眾自己去感受。

澳門情意結
《伊莎貝拉》以澳門為背景,講述杜汶澤飾演的警察被身邊人拋棄、處於人生最彷徨的時候,突然遇到一個曾被自己遺棄的人——他的「女兒」。彭導演以澳門為電影背景,主要由於電影講述兩父女分開了,卻又重覆相遇,這最宜於小鎮取景,撇開繁囂的香港,澳門正是不二之選。除此之外,他直言對澳門有不解之情,更不諱言中學時有一位澳門女朋友,曾在澳門小住了數月,電影的場景就是他小時候常去之處。對於在座的澳門師生而言,他對澳門細膩的捕捉及深刻的情感,絕對產生共鳴。

後記
彭導演果然是很會說故事的人,他所講的每一個故事及橋段都引人入勝,嬴得全場師生的掌聲。在講座尾聲,澳門濠江中學劉智丹主任打趣說,歡迎彭導演到該校取景,該校師生願意無條件擔當「臨記」的角色,更請他即場挑選在場學生演出。或許我們將來會在彭導演的電影中看到澳門濠江中學的學生擔綱演出,就請拭目以待。



彭浩翔導演

彭導演分享創作的過程

 

 



澳門濠江中學近五百名師生出席講座

學生請教彭導演寫劇本有何注意之處

 

 



學生對彭導演何以選杜汶澤及梁洛施主演
《伊莎貝拉》很感興趣

老師向彭導演了解如何透過鏡頭與演員交流

 
 
 
 

彭導演會後替師生簽名留念

學生與彭導演交流 

 

 

彭導演解答學生的問題

彭導演與澳門濠江中學學生

 

 

彭導演與澳門濠江中學校長、老師及本公司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