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史考察活動2──物質遺產與文化承傳:新界河上鄉實地考察花絮
日 期︰ 2012年5月5日(星期六)
時 間︰ 早上10時至下午1時
地 點: 上水河上鄉村
導賞員︰ 侯勵英博士

香港的圍村是傳統民間生活的縮影,亦是新界歷史文化的寶庫。河上鄉村位於新界北區上水之西,於明朝由侯姓族人興建,現屬於上水鄉事委員會管理範圍,至今逾六百年,歷史悠久,而侯氏族人更為新界五大氏族之一。現時新界部分村落依然保留中國傳統鄉土文化,擁有強烈的傳統家族觀念,為了解香港圍村文化,本公司於 2012年5月5日舉辦「香港史考察活動2──物質遺產與文化承傳:新界河上鄉實地考察」,更特別邀請侯氏族人侯勵英博士(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導師)親身帶領及講解。


是次考察特別配合學校的中國歷史課程,讓老師透過實地考察,進一步了解現時新界鄉村的社會組織、族群結構、歷史建築、鄉村生活、地區歷史、宗教信仰以至民風習俗等。為協助老師加深對考察地點歷史及背景的了解,我們更為每位老師提供考察手冊,讓老師掌握進一步的材料,從而引領學生就香港圍村作出專題研習。是次考察參觀居石侯公祠、洪聖古廟、排峰古廟、更樓、儒林弟、風水林及雙魚河,由侯勵英博士擔任導賞員為是次考察及行程作深入的介紹,包括介紹相關知識、考察地點及考察目標。


侯勵英博士介紹是次考察相關知識、考察地點及考察目標 老師們專心地聆聽侯博士的介紹

侯博士講述居石侯公祠始建於明朝末年,為紀念十七世祖侯居石所捐建,又曾於1762年重修。現時公祠內放置了河上鄉歷代主要祖先的神位,讓族人共享並供奉。該祠地方寬敞,既然是祖祠,則主要為村民祭祖和舉行傳統儀式的場所;除此之外,也是村民聚集聯誼議事、讀書學習的地方。1987年被列為認定古蹟,直至2003年被列為法定古蹟,受《古物及古蹟條例》保護。侯博士更深入介紹居石侯公的建築特色,包括屋頂、橫樑、石柱、台基、對聯、裝飾等。


居石侯公祠 侯勵英博士在介紹居石侯公祠的建築特色

侯博士表示洪聖古廟和排峰古廟都是屬於二進式的廟宇建築。洪聖古廟是河上鄉的主廟,主神是洪聖大王。該廟的創建年代難以考訂,大概建於乾隆年份,經多次修茸。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都有慶祝洪聖寶誕的活動,慶典項目包括酬謝神恩、搶炮頭、神功戲、舞龍舞獅、食盆菜等。而鄉內家家戶戶男女老幼均齊集洪聖古廟,進行參神儀式,以答謝神明及祈求聖神繼續保佑平安。而下午則舉行搶炮頭,由村中較為年長的父老主持燃點炮頭的儀式,由村民及附近親友互相爭搶,合共有七個炮頭。勇奪炮頭者除獲得標旗、炮屏、燈籠、花炮銀、香油銀、金豬、豬肉、水果等外,最重要的是,享有洪聖大王的榮耀庇護,全年彩頭連連。


而排峰古廟位於村口洪聖古廟左旁。曾於1964年重建,主要供奉觀音大使。門額上有牌匾刻有「排峰古廟」四字,旁有門聯寫上「人間寶筏,普渡慈航」。其建築簡樸,規模細小,主要以青磚木材來建造,牆身有壁畫點綴,不失優雅。


洪聖古廟 侯勵英博士在介紹洪聖古廟內的佈局及裝飾 排峰古廟

其後,侯博士與老師們參觀儒林弟、更樓及雙魚河。侯博士更沿路講述河上鄉村的信仰活動及宗族倫理。現時於新界居住的原居民族群之中,河上鄉侯族依然注重倫理秩序的關係,每逢舉行祭祖活動和神祇節慶,族人均積極參與,從中可以窺見其對於家庭以至家族觀念仍非常重視。與此同時,族人以血緣來維繫本族的利益和地位,當中又以性別、年齡、輩份來規定各人相對的地位和權利,反映出家族是傳統倫理的根本。侯博士表示希望學生可透過考察,藉此窺見其信仰活動與宗族倫理的關係,從中可以反映香港新界圍村對保留傳統習俗的一些面貌,亦以此作為展示本土文化承傳的一個社會個案研究。


儒林弟 更樓 雙魚河

是次「香港史考察活動」是一個非常有意義且難得的旅程,在侯博士帶領下,各位老師能進一步了解河上鄉的歷史。在香港這個急速轉變的現代化城市中,河上鄉侯族不僅保留而且重視傳統的信仰活動,包括拜祭祖先和崇拜神祇,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活傳統。從這些活動中清楚地反映其與家族倫理的關係,族人認同宗族的生活習俗和道德規範,各按其男女、輩份、階級之別來守本份,立孝德,以求族群的團結一致,維持凝聚力,使其得以繼續生存、發展以至擴大。侯博士更鼓勵老師多帶學生考察河上鄉村,既可使學生了解圍村文化,更可提倡保育圍村運動。


侯勵英博士與出席老師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