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才女而成為知名學者,陳衡哲是近代第一人。陳衡哲(1890-1976年),原名燕,字乙睇,號莎菲(原為英文名Sophia,亦用作筆名)。祖籍湖南衡山,生於江蘇武進。1903年隨舅父莊蘊寬赴廣西任所,依舅延師授讀;1906年隨舅母至上海,入教會女校肄業。民國初年,陳衡哲約於1913年回常州行醫,次年考入公立清華學校,成為留美學生,入紐約瓦沙女子大學史學系。1916年起,陳衡哲所寫的白話小說〈一日〉、新詩〈人家說我發了癡〉、白話散文〈來因女士小傳〉等,先後在胡適、趙元任等人所辦的《留美學生季報》及《新青年》上發表。
1918年,陳衡哲取得文學士學位,獲贈金鑰匙,繼入芝加哥大學研究歷史、文學,1920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聘,任西洋史兼英語系教授,不久,即與任鴻雋結為夫婦。曾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及在南京東南大學任教半年。1927年赴美國檀香山,任中國出席太平洋國際學會會議代表;1929年,任出席日本西京太平洋國際學會會議代表。1930年復任北京大學史學系教授,次年出席在上海舉行的太平洋國際學會代表。
1932年間,陳衡哲參與發起《獨立評論》並一度暫代編務。1933年,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北平分會;同年,第四度以中國代表身分出席在加拿大班府舉行的太平洋國際學會會議。1936年赴成都任四川大學教授,未幾辭職返北平居住。1937年抗戰爆發後,陳衡哲移居廬山;次年到香港,出席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香港分會成立大會,然後赴昆明,居於重慶。抗戰勝利後,應美國國會圖書館之聘,任指導研究員一年,任滿後回滬。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晚年患目疾,在上海去世。
陳衡哲的著作,有《西洋史》、《文藝復興史》、《歐洲文藝復興小史》、《新生活與婦女解放》、《小雨點》、《衡哲散文集》及《陳衡哲自傳》(英文,有中譯本)等。其《西洋史》在1920年代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作為高級中學教科書,朱維之在《陳衡哲散文選集》的〈序言〉中說:「綜觀陳衡哲的歷史著作,充滿著愛國的熱忱,常引他人的史跡為我殷鑒,常用我國詩文名句來描繪西洋史中的事物。……在她的《西洋史》中隨處可以看到這樣的小品文和歷史隨感。」(見陳衡哲著《西洋史》,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傅杰〈本書說明〉)
陳衡哲傳記兩種介紹:
•陳衡哲著,馮進譯《陳衡哲早年自傳》,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268頁)
陳衡哲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風雲女性,本書是她所撰英文自傳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Young Girl(Peiping,1935)的中文譯本。譯者馮進在〈譯者前言〉中指出:「她的自傳集中體現了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尤其是知識女性在中國社會轉型、文化現代化過程中的經歷。她在自傳中巧妙地運用了對個體生命感悟的敘述為讀者營造了一種糅合了中西、古今文化傳統的現代經歷。她的自傳雖然吸收了西方自由、婦女解放的觀念,但又對中國儒家文化傳統中自我實現的模式情有獨鍾,甚至對其一貫主張的社會等級觀念和對於女性的行為規範心有戚戚。也就是說,陳衡哲自傳的現代性正在於她薈萃了和她自身所處的時間空間密不可分的各種經驗來創造一個獨特的敘事文本,並由此來建立自己的現代人身分以及參與中國文化現代化建設的資格。從這一方面來看,陳衡哲的自傳也就是體現了中國一代知識分子,特別是知識女性,在中國文化現代化進程中、在中西文化交錯影響下的矛盾掙扎,體現了中國一代知識分子身上的這種現代身分的悖論。」
書首有〈前言〉,正文分為十五章:(一)〈揚子江與大運河〉;(二)〈如煙往事〉;(三)〈父親和母親〉;(四)〈早年的教育和環境〉;(五)〈塑造我人生道路的影響〉;(六)〈再見了,我的家,再見了〉;(七)〈在廣東和舅舅在一起〉;(八)〈孤身一人在上海〉;(九)〈在女子醫學院〉;(十)〈赴川之旅〉;(十一)〈在家危機重重的一年〉;(十二)〈在常熟和姑母在一起〉;(十三)〈關於中國家庭與婚姻的小知識〉;(十四〈1911年的革命〉、(十五)〈從做家庭教師到出國留學〉。附錄一收錄成陳衡哲的兩篇小說:〈一日〉和〈巫峽的一個女子〉;附錄二收錄她的散文三篇:〈紀念一位老姑母〉、〈我幼時求學的經過〉和〈任叔永先生不朽〉;附錄三收錄題為〈任以都先生訪問錄〉的相關文章。
•陳學勇主編、史建國著《陳衡哲傳——「造命」人生的歌者》,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0年。(224頁)
書首有陳學勇的〈「伊人叢書」序〉,其中提到:「論陳衡哲一生經歷,她主要是一位歷史學家,而她本人也是名列中國現代文化史的,在近百年女性解放過程中格外光彩照人。陳衡哲擁有諸多個第一,第一批女性留學生,第一個女教授,第一個女作家,等等。」此書按時間順序敘述了陳衡哲的一生經歷,依次為〈家世童年〉、〈啓蒙教育〉、〈求學廣州、上海〉、〈進川與出川〉、〈從做家庭教師到出洋留學〉、〈留學美國之一:瓦沙歲月〉、〈留學美國之二:「我們三個朋友」〉、〈留學美國之三:文學革命的「同志」〉、〈請定終身〉、〈歸國‧成婚〉、〈任教北大〉、〈南京小住與二次入川〉、〈上海:編著《西洋史》〉、〈南京:《洛綺思的問題》及其他〉、〈移居北京〉、〈出席太平洋國際學會年會〉、〈居家生活與文學家的夢想〉、〈加入獨立社〉、〈「文壇畫虎錄」風波〉、〈《川行瑣記》事件〉、〈亂世中的「賢母良妻」〉及〈晚年歲月〉。書末有〈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