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麗平著《劉向〈列女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393年)
書首有劉躍進的〈序〉,〈導言〉則探討了清代以前《列女傳》研究歷史狀況、近百年《列女傳》的研究及關於《列女傳》研究的若干思考。正文分為三部分:上編「《列女傳》相關文獻研究」,包括〈《列女傳》十五卷本與八卷本的離合演變〉、〈有關《列女圖》的幾個問題〉、〈關於《列女頌》的幾個問題〉、〈《列女傳》版本敘錄〉四章;中編「《列女傳》背景與文本研究」,包括〈劉向的家族背景及仕宦軌跡〉、〈《列女傳》產生的時代癥結與社會背景〉、〈劉向校書、著述心態及《列女傳》出現的意義〉、〈劉向《列女傳》的編撰特點〉四章;下編「《列女傳》淵源與影響研究」,包括〈漢代精英階層對女性社會角色定位的調整〉、〈漢代女性與政治關係觀念的演變〉、〈漢代貞節觀念的演變〉三章。書末有〈主要參考文獻〉,附錄〈歷代對劉向《列女傳》重要著錄〉、〈漢成帝時期史事編年〉及〈後記〉。
■ 陶詠白、李湜著《失落的歷史——中國女性繪畫史》,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262+圖版51頁)
本書〈導言〉首先就「女性繪畫」一詞的由來及其定義作了說明,並指出中國繪畫史是女性「缺席」的歷史。正文分為兩部分:上篇「史前——清代」共有四章,依次是〈女性繪畫的濫觴(史前——唐代)〉、〈崢嶸初露的女性繪畫(五代——元代)〉、〈閨閣畫家與妓女畫家各領風騷(明代)〉、〈妓女畫家與閨閣畫家的消長(清代)〉,篇末有〈結語〉;下篇「民國初期——解放前」共有五章,依次是〈走出閨閣,投身社會〉、〈傳統繪畫系脈中的「新閨秀」〉、〈西畫運動中的新女性〉、〈致力於社會革命的女畫家〉、〈台灣早期的女性繪畫〉,篇末有〈結語〉和〈後記〉。全書收錄畫家作品一百七十九幅,當中有彩圖約四十幅。
■ 陶潔、鄭必俊主編《中國女性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17頁)
本書是本論文集,另有英文版Holding Up the Sky—Chinese Women Past,Present,and Future(New York: The Feminist Press at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2004)。內容涉及女性歷史、文學、教育、政治、社會、職業、婚姻、家庭、傳媒等多方面,時間跨越古今上下數千年,其中又以當代社會女性現實問題研究為主,作者則全部是女性。書首有鄭必俊的〈序〉,正文收錄的論文共21篇,分為七個專題:(一)「中國古代婦女歷史與文學」,包括夏曉紅〈古典新義:班昭與《女誡》在晚清的歧義〉、鄭必俊〈宋代婦女角色的時代特點〉、趙麗明〈東方女權抗爭的女書模式——兼與自梳女、惠安女的比較研究〉等5篇文章;(二)「中國婦女與中國變遷」,包括呂美頤〈20世紀初中國女性的覺醒與婦女運動〉等3篇文章;(三)「婦女的教育」,包括馬萬華〈中國高等教育的機構調整和女性高等教育〉等3篇文章;(四)「婚姻與家庭」,包括陳明俠〈《婚姻法》與中國婦女的婚姻家庭權利〉、王行娟〈家庭暴力在中國〉等4篇文章;(五)「婦女與就業」,包括金一虹〈農村婦女通向管理者之路〉、韓嘉玲〈從一個實例看中國西部貧困地區婦女的發展〉;(六)「婦女與未來」,收錄壽沅君〈剖析電視女性欄目《半邊天》〉;(七)「婦女運動百年大事擷英」,收錄曲雯〈婦女運動百年大事擷英〉。
■ 吳民祥著《浙江近代女子教育史》,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年。(329頁)
本書是「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浙江歷史文化專題系列)」中的一本,書首有習近平的〈總序〉和趙洪祝的〈序〉。著者指出:「女子接受教育,是女性獲得解放與發展的主要途徑;女子接受教育的狀況,是衡量社會進步程度的重要標準;女子的解放與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中國近代女子教育的產生和發展史近代社會變革的產物,同時,中國近代女子教育的興起和發展,又似一股洪流,衝擊並瓦解著封建社會種種抑制女子才智的陳規陋習和傳統觀念,激活了一股新生的力量,推動了社會的變革。……浙江近代女子教育,在政府、士紳、普通民眾,尤其是女子自身的積極努力下,經過艱難曲折的發展,創造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取得了偉大的成績,推動了浙江婦女解放與社會變革的進程。」
正文以〈緒論〉開篇,介紹了本書的緣起,基本思路/方法,主要觀點/基本框架,下分五章:第一章〈衝突與融合入——浙江教會女子教育的發展〉;第二章〈變局下的應對——清末浙江女子教育的發生與發展〉;第三章〈由「賢妻良母主義」到「人的教育」——民初浙江女子教育的轉型與發展(1912-1926)〉;第四章〈平等訴求與曲折發展——國民政府時期的浙江女子教育(1927-1949)〉;第五章〈空間拓展與精英塑造——近代浙江女子留學教育〉;最後有〈結語〉。書末有〈主要參考文獻〉及〈後記〉。
■ 謝鵬雄著《日本名女風華錄》,台北:商務印書館,2011年。(299頁)
本書自上古神話時期的女神講起,介紹了一批日本歷史上的傑出知名的女性政治家、作家、詩人、藝人、舞技等,闡述了她們的生平經歷、才華貢獻,並摘錄了一部分重要的作品、詩文等,此外還錄述了一些書寫女性的男作家,展示了他們的女性觀,從而彰顯了女性在日本歷史文化的方方面面所起到的影響。書首有〈序——負雅志於高雲〉,正文包括〈日本的開國女神〉、〈《萬葉集》的女詩人〉、〈王朝才女——清少納言〉、〈紫式部的《源氏物語》〉、〈日本的呂太后——北條政子〉、〈幕府的女強人——「春日局」〉、〈兼好法師的女性觀〉、〈好色一代女〉、〈大和撫子〉、〈亂世英雄——篤姬〉、〈反戰詩與豔歌——千年一見的女詩人〉等36篇文章,其中最後一篇〈日本女性的滄桑〉分別介紹了神話建國時期、平安王朝時期、幕府統治時期以及明治時期這四個階段日本女性的生活磨練和氣質教養。
■ 胡澎著《性別視角下的日本婦女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245頁)
本書是「日本社會文化研究叢書」中的一本,書首有〈總序〉和李薇的〈序言〉。〈序言〉中指出:「日本婦女問題研究,作為日本問題研究的組成部分,不僅在知識的內容上推動了對日本的認識,而且在研究方法的運用上,提供了認識的有效途徑。繼《戰時體制下的日本婦女團體(1931-1945)》之後,胡澎的新作《性別視角下的日本婦女問題》給出了這樣的知識與途徑。該著作以社會性別為視角,以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婦女運動的發展和日本經濟社會的變遷為背景,對當今這個時代日本婦女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的變化、團體運動、就業、參政、人權、政策法規方面的基本情況作了詳細的梳理,展示給讀者一幅清晰的脈絡圖,提供了觀察日本社會發展變化的一個嶄新的切入點。」正文部分以〈緒論〉開篇,下分七章:(一)〈日本婦女問題提出的時代背景〉、(二)〈日本婦女生活方式與思想意識的變化〉、(三)〈日本婦女的政治參與〉、(四)〈日本婦女的就業〉、(五)〈性別平等政策與措施〉、(六)〈日本的婦女運動〉、(七)〈日本婦女的人權〉,最後有〈終章〉。書末附有〈參考文獻〉、〈日本女性史年表(1970-2008年)〉及〈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