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屆中學生閱讀報告比賽 / 2004年

中文組(初級組)冠軍

 

學校: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得獎學生:鄭彩玲

書名:左手的掌紋

 

常遇到一些老師,總不斷鼓勵我們要多閱讀。對此,我十分感激,因為閱讀的確擴闊了我的視野。我相信閱讀可使人進步,充實我們的心靈,帶領我們前往一個未知的世界。如沒有老師的鼓勵,我也許至今也不看書。第一次接觸余光中先生的著作,也是因為老師對余先生的讚賞。

余光中是當今傑出的作家,在當代文壇中能像他那樣「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但成就卓越的並不多。余光中由寫詩變成詩文兩者兼備,是因為不滿當時的散文敘事潦草,寫景空泛,讀起來感情稀薄,缺乏臨場感。

在《左手的掌紋》此書中,共輯錄了五十餘篇余光中的散文。作品無論篇幅和文體都不拘一格,是一部廣義的文選。

《左》的編選者以余光中散文創作的整體性和多樣性出發。全書共分為七輯,以《蒲公英的歲月》為首,《自豪與自幸》作結,把余光中這位文學巨擘,自浪?天涯到譽滿中外的人生軌?與心路歷程一一細述,中間分設《開卷如開芝?門》、《憑一張地圖》、《幽默的境界》、《日不落家》、《落日故人情》等輯,突顯了他在散文創作內容和形式上的分別。如《開》和《憑》則分別展現了余光中散文所擅長的「談文說藝」和「域外遊記」。

余光中對文字運用的功力之深,使人佩服萬分。在《憑》這輯中,說的都是他在外的遊記,這使我略感奇怪,為甚麼沒有對他生活最久的台灣進行任何記敘?

我想全書最能表現余光中的文采風流,就是〈鬼雨〉了。〈鬼雨〉是余光中為記夭折的兒子而寫的。文章結構頗為特別,我反覆讀了好幾遍才弄清他想說的意思。〈鬼雨〉分為四節,以第四節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震撼最大。文中如洪水般澎湃的情感使我很難想像是由這位瘦削而平靜的男人所擁有。這節給我的感覺像是余光中一直隱藏著的喪子之痛和心中洶湧的悲慟,透過朋友寄來的一封信,一下子被誘發出來。成為一發不可收拾的暴風雨,那磅礡的氣勢使人喘不過氣。文中每一句,都經過他的提煉,成為精華。例如「許多被鞭笞的靈魂在雨地裡哀求大赦,魑魅呼喊著魍魎回答著魑魅。」這句或許不符合語法常態,但讀起來卻更具語速。語句「變速」的「彈性」,靠的就是作家的功力了。

全書七輯中,最愛《幽》、《白》、《落》這三輯。因為我一向就愛讀抒情的文章,對其他的總提不起勁,也許因為這類文章讀起來較輕鬆,也不怎樣需要動腦筋吧!由《從母親到外遇》和《送思果》兩文中,我得知原來余光中曾於沙田居住過,甚至認識思果。使我大為雀躍,因為感覺上我們的距離似乎拉近了。畢竟,我們都曾踏足同一片土地。我對余光中先生的感覺,除了敬佩,多了一份親切感。

未曾讀過他的作品前,我總偏執地認為他一定很嚴肅,整天都板著臉、不苟言笑的,讓人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不禁屏息。但這印象被〈我的四個假想敵〉一文徹底打破了。在〈我〉一文中,余光中的風趣幽默在行文中表露無遺。全文都洋溢著余光中對四位女兒濃濃的父愛。他以輕鬆跳脫的文字,把父母在面對兒女羽翼漸豐時的矛盾與掙扎娓娓道來。一方面為子女終於長大成人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卻又為他們離開自己到外面創天地感到不捨。他說:「對父母來說,世界上沒有甚麼東西比稚齡的女兒更完美的了,惟一的缺點就是會長大,除非你用急凍水把她永藏,不過這恐怕是違法的,而且她的男友遲早會騎了駿馬或摩托車來,把她吻醒。」由此可見,他是多麼的不捨子女離巢遠飛。

在〈文章與前額並高〉一文,余光中把二十三歲的自己形容成一躁進的文藝青年。當時他請梁實秋先生為他第一本集寫序,梁先生寫了一首格律詩,不知天高地厚的他竟抱怨說:「你的詩,似乎沒有特別針對我的集子而寫。」梁先生聽後淡淡一笑,表示在書出版後才為他寫書評。在書評中,梁先生說寫詩應「上承傳統旁汲西洋」。他的建議,成為了余光中日後遵循的綜合路?。如今余光中回想,有的就是對梁先生無盡的感激。

余光中的作品情感豐富,字裡行間每每流露出他的豁達自在和睿智。我想這都是經驗累積所得。人總要不斷學習,除學習知識外,更要的是對事物的看法。青年人總是年少氣盛的,余光中也曾有過這仗才傲物的時期,但隨著時間的洗滌,焰氣少了,多了一分的謙厚,文章的深度也高了。就像陶傑那樣,我看他的文章太刻薄了,沒有一顆寬容的心。文章也就不耐看了。

看過《左》後,我體會到我們每人都需為自己的生命努力。令我們的生命更豐盛。一個人有沒有天才不要緊,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放棄求上,放任自己,庸庸碌碌地白白浪費時間,然後到老死時才說甚麼「我真後悔浪費了寶貴的一生」這類話。人要活得充實、有意義。當一個平凡的人有何不可?只是不要讓自己淪為平庸就可以了。當然,相信每個人讀過此書後都會有不同的領會,正如我相信在數年後再讀此書,我又自會有別一番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