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生於1873年2月23日,是廣東省新會縣人,字卓如、任甫,號任公、飲冰子,別署飲冰室主人。幼年時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聰穎過人,成績卓越,四歲從祖父及母親讀四書,五歲已經隨父梁寶瑛讀完中國略史和《五經》。1884年中秀才,十七歲中舉人,被譽為「嶺南奇才」。可惜1890年入京會試,不中。幸而回粵路經上海,梁啟超有機會接觸到上海製造局所翻譯西方著作,並購得《瀛寰志略》十卷,始知世界有五大洲各國,大開眼界。這些西方知識對梁氏的影響很大,曾說:「讀西書先讀《萬國史記》以知其沿革,次讀《瀛寰志略》以審其形勢」。直到晚年他依然強調「中國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智識,實自此始」。
|
|
梁啟超(右)與乃師康有為(左)。 |
|
1890年8月,梁啟超拜南海康有為為師。翌年,入讀康有為創辦的萬木草堂,曾回憶道「一生學問之得力,皆在此年」。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與康有為一起聯合各省一千三百多名舉人上請光緒拒和,發起「公車上書」。後來梁氏參與《萬國公報》(後改名為《中外紀聞》)主筆的工作,宣傳變法維新,協助康有為創辦「強學會」。1896年離京抵滬,與黃遵憲等籌辦《時務報》,發表〈變法通義〉、〈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等文。同年,又到澳門籌辦《知新報》。1897年應湖南巡撫陳寶箴之邀,赴長沙任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湖南宣傳開民智、伸民權。1898年「百日維新」開始後,光緒皇帝於7月3日召見梁啟超,命呈《變法通議》,授六品卿銜,令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變發生,梁啟超逃亡日本。
1898年10月16日梁啟超抵達日本東京,為了安全和行動方便,起了一個日本名字叫「吉田晉」,後轉到橫濱,與馮鏡如創辦的《清議報》,先後發表《戊戌政變記》部分章節。翌年夏天,因得華僑的資助,梁啟超在東京創辦高等大同學校,又於神戶籌建同文學校。12月29日,梁啟超離開日本抵達檀香山。居檀香山期間,梁氏倡議成立保皇黨,並四處募集經費。
1900年初,清政府再命各省嚴拿康、梁。4、5月期間,義和團在京津迅速發展,英、法、德、奧、意、日、俄、美八國決定聯合出兵,6月清政府與各國宣戰。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建立「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簡稱「保皇會」),發動自立軍起義,梁啟超積極支持和遷控國內的立憲運動,表現活躍。惜自立軍起義事敗,梁啟超經香港前往新加坡與康有為會面,後應澳洲保皇會邀請前往澳洲。居澳半年,作環洲遊說。
1901年,梁啟超返回日本後,創辦《新民叢報》和《新小說》,著述甚豐,先後發表〈中國積弱溯源論〉、〈過渡時代論〉、〈中國四十年大事記〉、〈新中國未來記〉〈南海康先生傳〉、〈立憲法議〉等多篇文章。梁啟超除有個人著述發表之外,還大量介紹西方著名學者如亞里士多德、培根(1561-1626年)、孟德斯鳩、達爾文等人的社會政治學說與文化學術思想。在史學方面,又出版了《中國史敘論》、《新史學》等,對傳統中國的史學作出深入的批判。
1903年梁啟超應美洲保皇會邀請赴美洲遊歷,先後抵達溫哥華、紐約、波士頓、華盛頓、費城、匹茲堡、聖路易、芝加哥、西雅圖、三藩市、洛杉磯,後經溫哥華返回日本橫濱,此次遊歷長達八個月。返日後撰《新大陸遊記》刊登於《新民叢報》。同年,《飲冰室文集》第一次結集出版。1904年清政府特赦戊戌黨籍人士,但康有為、梁啟超二人並未寬免。1904年,梁氏赴香港參加保皇會大會,之後,秘密抵上海,籌辦《時報》,5月返回日本。
1905年11月26日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在東京創刊,與梁啟超的《新民叢報》論戰,此後革命黨和保皇黨的論戰日益激烈。1906年,梁啟超代滿清出洋考察大臣起草約二十萬字的《考察各國憲政報告》。1907年10月,梁啟超在東京建立「政聞社」,期望推動清政府實行君主立憲,但後因遭清政府查禁而宣告解散。1908年,清政府詔禁「政聞社」,梁啟超專以讀書、著述為業。1911年清政府責成袁世凱組閣,欲任梁啟超為司法副大臣,但梁氏拒絕。同年,梁啟超作《中國六大政治家》,將張居正與管仲、商鞅、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同列。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告成立中華民國。梁啟超得以結束流亡生活,9月28日離開日本返回中國。
回國後,梁啟超曾任民主黨首領,後民主黨、共和黨與統一黨合併為進步黨,他被選為理事。1913年進步黨熊希齡組成「人才內閣」,梁氏出任司法總長,起草〈政府大政方針宣言書〉,惜不足半年「人才內閣」便宣告解散。1914年2月梁啟超改任幣制局總裁,直至12月便辭職。同年6月,他又出任參議員。1915年袁世凱稱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啟超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對此進行猛烈抨擊。其後梁啟超與蔡鍔策劃武力反袁。1915年底,護國戰爭在雲南爆發,梁氏經越南赴兩廣參加反袁鬥爭,直至1916年6月袁世凱得病逝死,梁氏的反袁行動才告一段落。1917年7月段祺瑞內閣成立,梁啟超任財政總長,曾與日本橫濱正金銀行簽訂續善後借款1000萬日元合同;9月,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11月,段祺瑞下台,梁啟超隨之辭職,從此退出政壇。
1918年底梁啟超被徐世昌總統委派成為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會顧問之一,赴歐考察,了解歐戰後各地的情況。歐洲期間,梁啟超記錄所見所聞及感想,後來撰成《歐游心影錄》。
1920年梁啟超從歐洲回到中國,開始集中精力從事傳統文化的推廣和民主研究的活動,該年《清代學術概論》脫稿。1921年後,他在天津南開大學主講中國文化史,在京、津以至各地多所學校先後七次講演。1922年 10月起,他在南京國立東南大學講授《先秦政治思想史》一個學期。之後也在清華學校講學。這幾年間,梁氏出版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1925年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並擔任京師圖書館館長。
1926年梁啟超忽患重病,入協和醫院接受治療,割去左腎,但病情未獲好轉。後來發現發生醫療事故,被切除的左腎是功能正常的。在患病期間,梁啟超不忘學術的工作,曾出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所設北京圖書館館長、司法儲才館館長、到燕京大學兼課,又著有《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國文化史》、〈辛稼軒先生年譜〉、〈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儒家哲學〉等論述。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終年五十七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