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原放著《亞東圖書館與陳獨秀》,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299頁)
本書原是作者的回憶錄,原名《回憶亞東圖書館》,成書於1953年,初版於1983年。作者汪原放曾在1927年任《民國日報》編輯、營業主任兼中國共產黨中央出版局局長,親歷親聞了當時出版界文化界的方方面面;他的叔叔汪孟鄒是亞東圖書館主人,叔侄倆與陳獨秀是世交,因此,書中有許多關於亞東圖書館以及陳獨秀的第一手的珍貴資料。〈重印說明〉中提到:「亞東圖書館是我國近代出版業中有相當貢獻的一家書店,在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特別是從五四運動到大革命期間,亞東出版了《獨秀文存》、《胡適文存》等文集,俞平伯、朱自清等的新詩集,蔣光慈的《少年漂泊者》、《短褲黨》等革命文學作品,並首創用新式標點和分段整理中國古典小說,等等。許多出版物風行一時,影響很大。」
書首有王子野的〈序〉,正文分為十二章:一、〈皖南三青年〉;二、〈蕪湖「洋書店」與《安徽俗話報》〉;三、〈到上海辦書店〉;四、〈《甲寅》雜誌遷滬,《新青年》創辦〉;五、〈「五四」前後〉;六、〈「亞東版」古典小說〉;七、〈《獨秀文存》等的出版〉;八、〈編輯所正式成立後〉;九、〈大革命高潮中〉;十、〈盜版、禁書及其他〉;十一、〈仲翁獄中來信一束〉;十二、〈江河日下〉;最後是〈收尾〉。附錄一收錄汪孟鄒口述、汪原放筆錄的〈亞東圖書館簡史〉,吉少甫〈亞東圖書館的盛衰〉,鄭超麟〈亞東圖書館保存瞿秋白文稿的經過〉,陳旭麓〈簡釋陳獨秀「金粉淚五十六首」〉以及〈汪原放先生傳略〉;附錄二收錄〈亞東圖書館出版物目錄〉、〈亞東圖書館同人名錄〉、〈1919年至1935年亞東圖書館收支情況〉和〈1934年亞東圖書館國內外代售處一覽〉。書末有〈編後記〉和〈重印跋〉。
•劉納著《創造社與泰東圖書局》,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236頁)
這是「社團與刊物」叢書中的一本,作者在〈前言〉中提到,本書「本來只是希望按照主編的意圖,以創造社與泰東圖書局的合作,探討文學社團與出版社的關係。但進入這個題目之後,所引發的問題就不僅限於『出版』了。從社團與出版引發開去,我們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去理解『五四』新文學以及『五四』以後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過程。」
創造社是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等人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在此之前,泰東圖書局已於1914年創辦於上海,主要出版政治方面的書籍。本書從創造社與泰東圖書局合作的經過入手,穿插郭沫若、趙南公、成仿吾等人在這期間的經歷和人際關係,分析文學社團與出版社之間的連繫,探討它們各自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所起的作用,以全新的視角來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
全書分為八章:第一章〈結社計劃的擱置與「復活」〉;第二章〈成立社團的關鍵:找出版社〉;第三章〈泰東圖書局和它的經歷趙南公〉;第四章〈郭沫若與趙南公:最初的合作〉;第五章〈郭沫若與趙南公:再次合作〉;第六章〈「打架」,「殺開了一條血路」〉;第七章〈三年的「創造」歷程〉;第八章〈創造社:與泰東書局決裂之後〉。
•陳樹萍著《北新書局與中國現代文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年。(265頁)
書首有楊揚的〈序〉,作者在〈導言〉中指出:「在中國現代文學品格形成的過程中,現代出版機構擔當了傳播的重任,尤其是專門出版新文學雜誌書籍的新書店如北新書局、亞東圖書館等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傳播的急先鋒。本文即以此為起點,試圖通過對北新書局的個案研究,勾勒出新文學作品是如何經由作家到出版商之手再到讀者手中這樣一個流動的圖景。在流動中,新文學作品經受各種力量的權衡與制約,逐漸產生經典與非經典之分,作家也在『場域』中有了各自不同的位置。北新書局(推廣說來,即是整個現代出版業)於是與中國現代文學產生了複雜的互動關係。本文之所以選擇北新書局作為考察對象,是因為它在新文學出版者中有著難得的『經典性』,而這幾乎是天生的稟賦。」
作者還提到:「在中國現代出版機構中,北新書局並不是一流的書局,就資本額而言,它只是一個中等規模的民營出版機構。根據1930年6月《上海市書業同業公會會員錄》,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雄踞前三強。北新書局與正中書局、開明書店、大東書局等組成了出版業的第二梯隊。而在這第二梯隊中,北新書局的資本實力又稍遜一籌。然而,就是這個經濟基礎並不雄厚的中等書局,對於自己的出版經營方向有著明確的體認。以服務於新文化事業為宗旨的北新書局從其創業之初便與新文學唇齒相依。」
全書分為五章:第一章〈從新潮社到北新書局〉;第二章〈言說空間的營造與書局的代言(一)——《語絲》研究〉;第三章〈言說空間的營造與書局的代言(二)——從《北新》、《奔流》、《現代文學》到《青年界》〉;第四章〈篳路藍縷:北新書局的新文學書籍出版〉;第五章〈「半部文學史」:北新書局與文人〉。書末有〈附錄:北新書局大事記〉、〈參考文獻〉和〈後記〉。
•周佳榮著《開明書店與五四新文化》,香港:中華書局,2009年。(268頁)
書首有題為〈在開明好書中成長〉的前言,強調要將開明的往事告訴關心青年學生成長和文化出版活動的有心人。作者在書中提到:「近代中國的出版事業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進入嶄新階段,並且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展而奠定規模。繼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崛興之後,有世界書局、大東書局的出現;在『五四』時期創辦的,有亞東圖書館、北新書局、開明書店,等等。這些新式出版社當中,開明書店可謂別樹一幟,其出版物普遍受到文教界的讚賞,對青少年讀者的啓發尤多。」作者又說:「開明書店時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她承擔者傳播新文化的使命,對『五四』後的新文學、新學術的發展有推動之功;開明書店更被視為教育事業的一部份,她出版的教科書、反映新文化的好書,如《文心》、《開明英文讀本》、《愛的教育》、《激流三部曲》等,曾經風行一時,影響了好幾代青年學子和知識分子,至今仍受不少讀者歡迎。」
正文分為七個部份:一、〈總論篇:開明書店的歷程及其作風〉,敘述開明書店創辦的經過、發展概況、作風和精神、復興和改造;二、〈人物篇:章錫琛與「開明人」群像〉,介紹了章錫琛兄弟、夏丏尊、葉聖陶等與開明書店相關的文人和文人群體;三、〈期刊篇:從《新女性》到《中學生》〉,縷陳了開明書店的婦女刊物、文藝刊物、資訊和知識文化刊物以及青少年刊物;四、〈圖書篇:「開卷有益」的開明出版物〉,分述了開明書店的教科書、工具書和學術著作、青少年讀物和翻譯作品、文藝作品、世界語讀物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開明出版物;五、〈作者篇:與開明書店結伴的文人學者〉,介紹了與開明一路同行的作者的情況;六、〈營運篇:開明書店的經營和管理方式〉,整理了開明書店從兄弟書店到大型書店的經過,分析了它成功的經驗;七、〈時代篇:五四新文化的實踐和發揚〉,闡述了「五四」時期新書業的發展和五四新文化對出版界的影響等等。書末附錄〈開明書店名著選介〉、〈開明書店大事年表〉、〈開明書店圖書總目〉,並有〈主要參考書目〉。
•孫晶著《文化生活出版社與現代文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280頁)
書首有陳思和的〈序〉,作者在〈緒論〉中指出:「20世紀始,現代出版事業蓬勃發展,直接參與了中國現代文明的構建,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尤其是一批由知識分子親自主持的出版機構,共同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出版氛圍,創建了一個張揚知識分子人格理想的文化陣地,開闢了一條承傳知識分子精神意志的重要途徑。文化生活出版社即是這樣一家知識分子人文精神始終貫穿期間的出版機構。」
正文主要從人物和出版物兩個方面來討論文化生活出版社,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文化生活出版社與現代作家」,包括〈生命花朵的綻放:巴金與文化出版社〉、〈文化的圓心:魯迅與文化生活出版社〉、〈巨星從這裡誕生:曹禺與文化生活出版社〉、〈身手多面的李健吾:李健吾與文化生活出版社〉、〈不朽的人與文:靳以、陸蠡與文化生活出版社〉、〈是蘆葦還是號角:何其芳(兼論京派)與文化生活出版社〉、〈荷香與星光:「九葉派」及其他青年作家與文化生活出版社〉;下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物研究」,包括〈《文學叢刊》研究〉、〈文學翻譯類叢書研究〉、〈抗戰期間的出版物研究〉及〈結語: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影響及其他〉。書末附錄〈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其他出版物〉和〈文化生活出版社重要叢書作品目錄〉。
•李濟生編著《巴金與文化生活出版社》,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114頁)
書首有巴金的〈上海文藝出版社三十年〉作為代序,內文主要包括四部份:一、〈當事人憶談〉,包括〈吳朗西談「文生社」〉、〈巴金憶「文生社」〉、〈郭安仁(麗尼)談「文生社」〉和〈田一文憶「文生社」〉四篇的摘錄;二、〈文化生活出版社始末〉,附錄田一文、李濟生〈十年耕耘——記文化生活出版社重慶辦事處〉;三、〈文化生活出版社圖書目錄(1935-1954)〉;四、〈獨具風格的裝幀和廣告〉,附錄《書訊》第一期編者按語、作家郭風的評介、出版家范用的話,以及關於作家寫廣告。書末有〈參加出版社工作的同仁〉、〈最後的幾句話〉和〈新版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