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四時期的新女性 |
|
1924年初,廣東女師學生李勵莊、陳志德、沈芷芳、陳逸雲等發起成立廣東女權運動大同盟;中國共產黨黨員向警予作為發起人之一,當選為第一屆會長。會所設在廣州越華路。初時有會員五百人左右,最多時達到三千人。為救濟婦女,該會採取以工代賑的方式,接納無助婦女,但因經營不善,年餘即告失敗。
廣東女權運動大同盟專注於爭取女子參政權問題,而對於其他政治、社會問題不加聞問,終因意見不和,向警予辭職退出,該會遂漸渙散。1926年後,該會與力主排斥中國共產黨的孫文學說聯繫,破越國共合作,終於發展成為婦女運動中的右翼社團。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廣州電話局女司機聯合會是廣州女工運動中較具影響的行業婦女團體。早在1922年,廣州電話局為防止和瓦解男工罷工,將原來全部僱用男工改為招收部分女學生充當司機生(即電話接線生),後來人數逐漸增至一百多人,但付給女工的工資僅相當於男工工資的四分之一,並且時常借故克扣罰款,引起女生不滿。1924年夏,在電話局中工作的中共黨員譚竹山、馬少芳發起組織女司機聯合會;10月正式成立,譚當選為主任,會員達一百多人。翌年該會加入廣州工人代表大會,參加廣州工人舉行的活動。中國共產黨兩廣區委書記陳延年和區委婦委書記蔡暢都很關心該會,並指導其進行團結和教育女工的工作,該會因而成為比較活躍的女性行業團體。
至於在國民會議運動中出現的女權組織,則有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1924年10月,馮玉祥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召開國民會議,但北京政府從中作梗,阻撓會議召開,從而引發了大規模的國民會議運動。由於參加國民會議預備會的團體中沒有婦女組織,在各地女界引起強烈反響,是年12月,上海率先成立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劉清揚、向警予、楊之華、鍾復光、張琴秋等當選執委,並發表了有關男女平權的十三項主張。在兩個月內,會員人數已達二百八十名。12月31日,天津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成立,鄧穎超為主席兼總務股長。
北京方面,於1925年2月發起組織中華婦女協會,李大釗、何香凝到會演講;2月28日組成北京婦女國民會議促成會,提出七項要求,包括男女在政治、經濟、教育、職業上的權力平等,以及人格平等。隨後,溫州、江西、山東、漢口等地相繼成立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由於各方面的推動,國民會議終於召開,並有婦女代表二十六人出席,夏之栩、皮以書、劉清揚、鍾復光、石道璿、張錫瑞、劉亞雄等皆在其列,曾醒為大會主席團成員,鄧穎超為大會執委。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屬於女權運動的範疇,但已超出僅僅局限於爭取參政權的狹窄目的,逐漸與爭取民權相結合,進而投身國民運動之中。
1925年6月5日,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成立,包括女子參政會、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在內的二十三個團體、共有八十餘人出席了成立會,宋慶齡亦有到會。這是「五卅」運動中誕生的女性團體,聯合各界婦女援助「五卅」慘案,在中共黨員向警予等人的領導下,展開了一系列宣傳、捐款等工作,抵制英貨,並到工人中間進行演講,鼓勵他們鬥爭到底。該會又發佈通電要求懲辦凶手,賠償民眾損失,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條約。
其後,在北伐戰爭時期亦有女性團體的出現。1926年2月8日,以西安女子師範學校的學生為骨幹,成立了西安女子協進會,選舉王觀政為會長。該會以「宣傳文化,解放婦女」為宗旨,發動和組織各階層婦女參加國民革命,成立不久,即舉行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的遊行示威活動。為了提高女子教育,該會開創平民學校;會員深入婦女群眾,宣傳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主張。三原、臨潼、韓城等地分會相繼成立,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該會還創辦《婦女半月刊》,藉以指導西安的婦女運動。
1926年4月以後,西安被軍閥圍困達八個月,西安女子協進會做了大量工作,維持城內秩序,鼓舞軍隊士氣,安定民心,組織識字班和講授革命理論的暑期學習班。1927年初,國民革命軍進駐陝西省,該會迅速發展起來,於1月18日與中國國民黨西安市黨部婦女部等聯合召開婦女解放運動大會,有千餘人出席,婦協會長王觀政等作了演講,號召婦女起來參加國民革命,大會通過了爭取婦女自由的十項議案。3月間,由該會與省法制改訂委員會共同起草的陝西省第一部維護婦女利益的婚姻法──《陝西暫行婚姻條例》和《陝西暫行婚姻條例細則》公佈實施,雖只限於特定區域,卻有重要的意義。但此後形勢急轉直下,國民黨進行清黨活動,西安婦協被勒令停止活動,該會許多共產黨員被捕及遭殺害。
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有一個因辦刊物而結成的婦女社團。1926年9月15日,《婦女之友》創刊;12月26日,婦女之友社成立。張挹蘭是《婦女之友》的主編,亦為該社發起人之一;該刊撰稿人多是大學女生,大部分為共產黨員或國民黨左派,文章內容,與第一次國共合作的行動綱領和方針基本上一致。
婦女之友社的社員,在1927年已發展至五百人。為招攬新會員和籌措經費,該社舉辦了遊藝活動。是年1月,由中國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婦女部主辦的文化補習學校──縵雲女校成立,校址在西城報子街37號,其後院就是婦女之友社的社址。該社以女校為掩護,開展了一系列活動:3月8日,聯合北京其他女性團體舉行「三八」婦女節紀念大會;《婦女之友》以「國際婦女節特刊」的形式,提前出版加以配合。因其影響愈來愈大,波及整個中國北方,結果招致軍閥鎮壓,1927年3月20日,包括《婦女之友》和婦女之友社在內的一批進步刊物和團體遭到查封,張挹蘭被捕,後來被奉系軍閥絞殺。
1919年至1921年間成立的婦女團體,可歸入五四初期;1922年至1924年間,屬於中期;1925年至1927年間,則是後期。前期以愛國反帝為基調,中期以爭取女子參政權和推行女權運動為主軸,後期在國共合作的前提下出現了意識形態的分歧,北伐戰爭結束後則已不限於五四新文化的影響了。
附表 五四時期的婦女團體
天津 |
北京 |
其他地區 |
1) 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
(1919年成立) |
2) 北京女學界聯合會
(1919年成立) |
|
|
3) 北京女子工讀互助團
(1920年成立) |
|
|
4) 女子參政協進會
(1922年成立) |
|
|
5) 女權運動同盟會
(1922年成立) |
|
6) 天津女星社
(1923年成立) |
|
|
|
|
7) 廣東女權運動大同盟
(1924年成立) |
|
|
8) 廣州電話局女司機聯合會
(1924年成立) |
9) 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
(1924─1925年在上海、天津、北京、溫州、江西、山東、漢口等地相繼成立) |
|
|
10) 上海各界婦女聯合會
(1925年成立) |
|
|
11) 西安女子協進會
(1926年成立) |
|
12) 婦女之友社
(1926年成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