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 2 3 4 5
孔子聽樂圖
四、從《論語》看孔子學說

哲學思想:

  • 孔子的天道觀是篤信天命,認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 但他把天看成是不語的自然,懷疑鬼神,認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反對鬼神迷信,注重人事的努力。

政治主張:

  • 提倡「克己復禮」,強調「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 主張用「正名」的方法恢復周禮的等級尊卑制度,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言行要合乎等級名份。
  • 提出要「舉賢才」、「學而優則仕」等,反對封建的宗法血緣統治。

教育理論:

  • 認為人是「學而知之」、「困而學之」的,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學習態度,提出「舉一反三」、「溫故而知新」的教育和學習方法。
  • 通過「多聞」、「多見」的渠道,開擴知識面,以「學」、「思」並用的方式,掌握事物的真正本質。

教育思想:

  • 教育作用論:性相近,習相遠。(人性有嚴格的等級差別)
  • 教育對象論:有教無類。(擴大教育對象)
  • 教育價值論: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仁即忠恕之道,是最高的道德境界)
  • 教育內容說:詩、書、禮、樂。(強調學詩的重要性)
  • 教學方法論: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與思結合,身體力行。
  • 教學境界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思想特點:

  • 人文教育思想──師生平等、「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崇尚實幹
  • 啟發教育思想──及時性、適度性、雙邊性(發揚教學民主)、增進性(使學生的知識和智力不斷增進)
  • 自我教育思想──要達到泰而不驕、謙讓不爭、訥言敏行、重義輕利,方法是學習、自省、自訟(要自覺地與自己的不良思想和行為鬥爭)和克己

品格修養:

  • 「仁」是理想人格的總稱。〈述而〉:「我欲仁,斯仁者矣。」〈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義」是幫助良好德行(仁)的推行。〈季氏〉:「行義以達其道。」〈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禮」是行為的規範。〈雍也〉:「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季氏〉:「不學禮,無以立。」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