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 2


潮汕文化知識書目提要

 

一、「潮汕文化叢書」

「潮汕文化叢書」是「嶺南文化書系」中的一套,共有十種,包括《潮汕民居》、《潮劇與潮樂》、《潮汕工藝尋蹤》、《潮汕味道》、《潮汕姿娘》、《潮州工夫茶話》、《潮汕古代名人》、《潮汕文化精神》、《潮州商幫》和《潮汕方言趣談》,歷史勝跡、民居建築、地方先賢、方言詞曲、工藝美術、飲食風尚無所不包,試圖從全方位的角度完整呈現潮汕文化的風貌和精髓。目前坊間可以見到的有六種,以下逐一作簡要介紹。

•陳曉東、適廬著《潮汕文化精神》,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203頁)
本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對潮汕族群的文化精神進行分析。〈緒論〉指出:「位於廣東省東部的汕頭、潮州、揭陽和汕尾四市,統稱為潮汕地區,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包括籍貫在此的人)被稱為潮汕人。他們擁有獨特的方言、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在外人看來,他們擁有精明、迷信、勤勞、排外、愚昧、開放、謙虛、善良等多重品質特徵,他們是那樣的獨特而又充滿魅力。」〈緒論〉概述了潮汕文化精神、潮汕地區的地理氣候與生產方式,以及潮汕文化的基本形態及其形成與發展;以下分為六章,包括:第一章〈上善若水的的生存智慧〉,分析潮汕人的水性精神及其形成與發展、水性精神的特徵及其影響、水性精神之缺失;第二章〈利義並重的價值取向〉,衡量潮汕人逐利而行和重義崇信並重的價值取向;第三章〈挑戰權威的求實勇氣〉、第四章〈敬神樂生的生命意識〉及第五章〈人情至上的生活態度〉,則分別介紹潮汕文化精神中挑戰權威、敬神樂生和人情至上的部分;第六章〈對潮汕文化的揚棄〉,討論了如何看待潮汕文化,及文化批判與重建之路。書末有〈後記〉。

•鄭智勇、歐俊勇、吳孟顯、吳忠文編著《潮汕古代名人》,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142頁)
本書共收錄了潮汕古代名人共24名,其中唐宋時期9人,包括陳元光、大顛、趙德、王大寶、鄭南生、郭叔雲、馬發、張達和陳璧娘;明代10人,包括薛侃、翁萬達、林大欽、林大春、鄭旻、林熙春、蕭端蒙、唐伯元、郭之奇和林阿鳳;清代5人,包括鄭大進、鄭昌時、丁日昌、方耀和曾習經。書末有〈參考文獻〉及〈後記〉。編者在〈後記〉中提到,本書「按大潮汕地域概念以清代以前各個不同時期覆蓋疆域內的鄉賢為對象進行篩選,對各個歷史時期較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了分析,最後入選形成文稿的就是本書24位名人,計唐宋9人,明代10人,清代5人。……唐宋部分由歐俊勇執筆,明代至清初部分由吳孟顯執筆,晚清部分由吳忠文執筆,鄭智勇最後負責全書的統稿及修改編定。」

•黃挺、陳利江著《潮州商幫》,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179頁)
本書主要介紹潮州商幫,分為八章:第一章〈省尾國角:潮州商幫興起的地理環境〉,介紹潮汕的地理環境,這是潮州商幫興起的必要條件;第二章〈雪泥鴻爪:宋元海商印象〉、第三章〈商人還是盜賊:明代潮州海商故事〉、第四章〈紅頭船:清代潮州商幫的興起〉及第五章〈小商販:潮州商幫的另一支柱〉,敘述了潮州商幫的歷史,從地方商業傳統的發生講到潮州商幫的形成,并述及海禁對海商潮州商人海上貿易的影響,大小商人、放盤商和零售商之間的緊密聯繫;第六章〈潮州會館:潮州商幫的門面〉和第七章〈歲時祭祀:潮州商幫精神文化分析〉,則指向潮州商幫文化,商幫是一個以商人為主體的社群,潮州會館制度的變化,反映了潮州商幫文化的現代化進程,而祭祀是會館的重要活動,共同的神明信仰,培養潮州商幫團結、信義和慈悲的文化精神,并進而左右他們的日常行為;第八章〈無限遐思〉,回顧了本書的主要內容,闡述了成書的因由,并展望潮州商幫的前景。書末有〈參考文獻〉。

•蔡海松著《潮汕民居》,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157頁)
本書分為八章介紹潮汕民居:一、〈潮汕民居建築的自然環境及形成歷史〉,講述潮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從一個邊陲地區發展成為經濟、文化相對發達的「海濱鄒魯」,其地理條件、文化歷史、民風民俗的差別表現出了鮮明的地域特點,尤其是鄉土民居建築;二、〈潮汕民居營造的文化淵源〉,分析潮汕人在有限的生存空間中經過長期的積累創造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同時也有極強的消化吸納外來文化的能力,又極力維護地域文化特色不為外來文化所同化,這種文化傾向也反應到民居營造上;三、〈聚集各式民居的鄉村聚落〉,探討潮汕人以家庭、家族為本的原則,及其反映在具體的建築空間上的特點;四、〈潮汕民居建築的形態樣式〉,分別介紹了潮汕的各式民居、宗族祠堂、書齋、庭園;五、〈潮汕民居營造的習俗和傳統〉,集中研究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和傳承積累,潮汕人在建造民居方面形成的一套營造法式;六、〈潮汕民居建築的構造特徵〉,介紹了包括厚重樸實的版筑夯土墻、排列有序的建築構架、硬朗剛性的硬山屋頂、山牆與五行牆頭等建築特徵;七、〈潮汕民居建築裝飾〉,分析潮汕民居建築裝飾種類多、範圍廣、具有炫耀性的特點;八、〈潮汕民居建築實例〉,分為府第與大厝、宗祠、村寨與土樓三類介紹了一些有代表性潮汕民居建築實例。書末有〈參考文獻〉及〈後記〉。

•曾楚楠、葉漢鍾著《潮州工夫茶話》,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148頁)
全書分為七個部分:(一)功夫茶的含義,闡釋作為茶葉品名的「工夫茶」、作為品茶習尚的「工夫茶」,以及「工夫茶」和「功夫茶」辨;(二)茶史篇,闡述潮人飲茶史話、中國飲茶史概說及工夫茶的興起;(三)茶藝篇,介紹茶藝中擇茶、擇水、擇器與烹法的講究;(四)茶道篇,討論茶道的概念、工夫茶道的核心、工夫茶道與日本茶道,以及工夫茶與現代社會;(五)茶葉篇,分述鳳凰單叢茶概說、單叢茶的起源與栽培史、加工流程、鳳凰單叢的選購、安溪鐵觀音茶、武夷岩茶、單叢紅茶「醉佳人」,以及辨識茶葉的說法是單叢,不是「單欉」、「單樅」;(六)茶俗篇,分別介紹茶與婚俗、客來敬茶、具帖請茶、茶與祭俗、食甜茶、宴席行茶和武館茶規的習俗;(七)文徵,分為文獻選錄、茶諺、茶謠,及名人與工夫茶,摘錄與茶有關的文字、諺謠和名人逸事。書末有〈參考文獻〉及〈後記〉。

•陳韓星著《潮劇與潮樂》,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217頁)
書首有吳國欽的〈序:一部潮劇與潮樂的概論性著作〉,他指出「潮劇是歷史悠久、地域特色十分鮮明的地方戲曲劇種,是潮汕地區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品種與文化符號。潮劇的存在迄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比京劇、越劇、黃梅戲、粵劇等這些影響巨大的劇種都要久遠得多。潮劇流行於粵東平原、福建南部、港澳以及東南亞地區,是維繫海內外兩千萬潮籍同胞鄉情梓誼的重要文化紐帶。……《潮劇與潮樂》一書的視野比較開闊,研究思路和表達方式也有一些創新點,文章的整體建構是極富新意的,作者對潮劇潮樂進行了較系統的全面考察,既觀照潮劇潮樂的文化遺存軌跡,又關注其現實生存狀態,展望其未來的發展趨勢」。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潮劇」包括:(一)〈潮劇概觀〉、(二)〈潮劇源流〉、(三)〈潮劇藝術〉、(四)〈潮劇研究〉、(五)〈海外潮劇〉、(六)〈今日潮劇〉;下編「潮樂」包括:(一)〈潮樂概觀〉、(二)〈潮樂源流〉、(三)〈潮樂藝術〉、(四)〈潮樂研究〉、(五)〈海外潮樂〉、(六)〈今日潮樂〉。書末有〈後記〉。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