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中國已進入民國時期,惜政治依然混亂不堪,國情還處於憂患之中,因此陸氏希望藉著提高當前國民的道德水平,以建設和鞏固國家的實力。1921年,在陸費逵的帶領下,編輯所同人發起了「中華書局同人進德會」,其宗旨是以「砥礪品德,增進學識」為宗。經費來源有二:一是會員會費;二是由中華書局每月補助十元,1923年改為二十元,以供運作。當時主要結合「同在中華書局服務的人,組織『中華書局同人進德會』。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會員一共有六百多人,可以算得精神生活的萌芽。」進德會除出版《進德季刊》外,也主辦不少業餘補習班,推動各項文教活動,如時事演講會。演講者有張聞天(1900-1976年)、左舜生(1893-1969年)等編輯人員。陸費逵還經常為《進德季刊》撰寫關於青年立身、治事或職業修養等的短文。
其時,陸氏提出「少吃東西」和「多負責任」兩大口號,鼓勵國民從一己言行著手,從而逐步把這種克己自律精神擴展到社會和國家裡去。在陸氏眼中,「少吃東西」不僅對個人的身體有益,更加有利國家的發展。他以自己的實踐經驗來說明,「現在和未減以前比,不過十分之二三,身體反比以前好。可見我們平日多吃,不但糟蹋東西,並且糟蹋身體」,於是建議國民應戒掉貪吃的習慣。這樣的話,「人人少吃些,國民體力既可進步,省下的東西,可以賣錢,可以救濟世界,不但富國,並且可以免除戰爭」。陸氏還進一步量化地說明,「如果我們中國四萬萬人,每日每人少吃數枚銅元的東西,每人每年可省十元內外。」在此情況下,「假定以十元計,四萬萬人每年就省四十萬萬元」了,這的確是筆可觀的收入,對國家的建設甚有裨益。
至於「多負責任」方面,陸氏指出在禽獸界別之中,各司其職,諸如「雞司晨,犬守夜,蜂釀蜜,益蟲益鳥之捕害蟲害鳥」,人亦該如此,各人有各人應盡的責任。他強調「如果不盡責任,不但不能辦事,並且不能做人;不但不能做人,並且不能做禽獸。」陸費逵認為只要「大家都盡責任,大家都好了!國家也好了!世界也好了!」由是,他把「責任」分為三種層次:
一、衛生,做好人,是對身體的責任;
二、求知識,認真做事,是對精神的責任;
三、救濟別人,不損他人,是對社會的責任。
可見陸氏所重視的是儒家思想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種道德修養的價值觀。他提醒國民既然「知道應該少吃,就應該監督自己決不多吃;每日作工一定幾點鐘,就應該監督自己不要偷懶不要誤事」,唯有如此,才能稱得上為一個負責任的良好國民。
陸費逵不單重視普羅大眾的道德水平,還仔細地針對不同的階層而作出專門的教育。曾發表〈書業商之修養〉、〈實業家之修養〉、〈工商界做人的條件〉、〈我對於商業人才之意見〉等重要文章,呼籲各界注意職業道德。無疑,陸氏是出版界的鉅子,故對於書業商的操守尤為重視。曾開宗明義地強調:「我們希望國家社會進步,不能不希望教育進步;我們希望教育進步,不能不希望書業進步;我們書業雖然是較小的行業,但是與國家社會的關係卻比任何行業為大。」由此可見,正正是陸費逵堅持以道德責任為重的出版理念,使中華書局經歷了百年以來的時代變遷,依然屹立不搖,在中國出版界史佔有一顯赫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