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 2 3 4
三、陶行知推動普及教育的實踐

陶行知透過開展平民教育、鄉村教育,藉以推動普及教育。1923年8月26日,他與朱其慧、晏陽初、朱經農等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鼓勵國人主動讀書。陶氏先後編輯《平民教育千字課》與《平民周刊》。《平民教育千字課》一書四冊,共九十六課,有一千多個字,平均每天一小時一課,四個月可讀完。這套教材頗受國人歡迎,讀者超過五十萬,賣出了三百多萬冊。此外,建立平民學校與平民讀書處,僅北京一地,就設立一百多所平民讀書處。陶行知還前往多個省市,如安徽、河南、湖北、開封、南京、上海、南昌、漢口等,深入到學校、旅館、商店、工廠,甚至是監獄,積極宣傳平民教育。推動普及教育是陶氏熱衷開展平民教育原因之一,他在〈平民教育概念〉一文中表示「中國現代所推行的平民教育,是一個平民讀書運動。我們深信讀書能力是各種教育的基礎。一般無知識的人對子女的教育漠不關心,若是自己會讀書,就明白讀書的重要,再也不肯讓自己的兒女失學,所以今日之平民教育,就是將來普及教育的先聲。」

1926年12月,陶行知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書〉一文,提出要籌集一百萬元,招募一百萬位同志,在鄉村興建一百萬所學校。翌年3月,他在南京創立曉莊試驗鄉村師範學校,培育鄉村教師。陶行知對鄉村教師有多項要求,要求他們「足跡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學校氣象生動,二年能使社會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學農業著效。四年能使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廢人生利。這種教師就是改造鄉村生活的靈魂。」教育普及是鄉村教師職責之一,於此可見,陶行知希望通過展開鄉村師範教育,同時推動普及教育。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