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 2 3 4
三、國人對《中國史綱》的回應和評價

《中國史綱》一書面世以後,不斷受到學術界注意,大部分學者對該書給予肯定。胡適表示「張蔭麟從商朝寫起,他的史學眼光是不錯的。……他寫上古史的時候,殷墟文物已經出土了,應該從商朝寫起;所以他寫商朝文化之後,再寫夏朝以前的文化。夏朝以前的文化,不能不提一提。」傅斯年也指出該書「非常之好的,可為大學之用。」中國上古史專家童書業則認為這本書疏誤不小,不過亦承認它是一本佳作。他說「是書之內容,雖疏誤極多,然綜論大勢,往往有出人之見解。且所述之古史輪廓,頗見正確,立論既不偏於疑古,亦不固執而信古;既有豐富之史學知識,又具通貫之史學眼光;深入淺出,人人能解:在當代通史作品中,允稱佳著。」

有學者認為呂思勉的《中國通史》和錢穆的《國史大綱》兩書,是二十世紀最佳的中國通史著作。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王家范將呂、錢二人著作與《中國史綱》互相比較,藉此揭示《中國史綱》的優點:

以書論書,張著正介乎二者之間,平靜冷峻有似誠之(呂思勉),而文采飛揚則不減賓四(錢穆)。思維切入的理路和注重社會全貎,與呂著更易謀合。他在《初版自序》中給自己規定的重點是:「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兼顧並詳。」對歷史全局因果的理解,特具哲學思辨的那種網狀的發散性,運用起來又能不著痕跡,以平易淺顯出之。我以為,這才是蔭麟《史綱》的長處,而為上述兩大家所不逮。

此外,王家范亦舉出該書的其他優點,就是「讀過《中國史綱》的,多會驚羨它的文筆流暢粹美,運思遣事之情深意遠,舉重若輕,在通史著作中當時稱絕,後也罕見。全書沒有累贅冗煩的引文考證,不故作深奧高奇,史事都以『說故事』的方式從容道來,如行雲流水,可令讀者享受到一口氣讀完不覺其累的那種爽悅。」

除學術界外,出版界亦重視《中國史綱》,內地和台灣不同的出版機構前後多次重印該書,數目超過十種。(表二)

表二 《中國史綱》重印本一覽

書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1. 東漢前中國史綱 桂林 青年書店 1944
2. 中國史綱(上古篇) 台北 正中書局 1951、1952、1960、1971、1969
3. 中國上古史綱 台北 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1953、1955
4. 中國史綱 北京 三聯書店 1962
5. 中國上古史綱 台北 華岡出版有限公司 1971、1978
6. 中國上古史綱 台北 里仁 1982
7. 中國史綱‧上古篇 上海 上海書店 1989
8. 中國史綱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8
9. 中國史綱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2004、2006
10. 中國上古史綱 台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2001
11. 中國史綱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3
12. 你應該知道的中國史綱 北京 九州出版社 2005
13. 中國史綱 西安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14. 中國史綱 南京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8
15. 張蔭麟講中國史 南京 鳳凰出版社 2009
16. 中國史綱:天才史學家張蔭麟的傳世名著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1

與張蔭麟一同赴美留學的謝幼偉,在張蔭麟逝世的四、五年後,撰寫〈張蔭麟先生言行錄〉一文悼念故友,他慨然地說:

這一位天才學者,俗人不必說,即學術界中也許已忘記了他。……所以在某一時期內,他雖曾驚動我國的學術界,到目前他卻很可能為學術界所遺忘。但他是最不應遺忘的一人。

誠如謝幼偉所言,希望張蔭麟的學術成就,尤其是他所撰寫的《中國史綱》一書,不會被大家輕易遺忘!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