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 2 3
二、明代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皇都積勝圖(局部),顯示了明代北京的繁華盛況。

商傳著《明代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指出,「明代的文化應該說包括了傳統文化的一切主要的內容」,繼承了漢、唐以降歷代統一王朝的政治特徵,明代的文化專制超過了它以前的歷朝,「明代雖然沒有唐代那樣的文化輝煌,但是它在多層文化的發展方面卻不僅毫不遜色,而且成就了一個時代文化的特點。」明代文化的特徵包括:



(一)時段特徵:明代前期突出表現了傳文化的成熟,後期則表現為傳統文化的變異,具體地說,就是多層多元文化的發展和主文化的轉換。超逾前代的講學之風,是明代多層多元文化發展的一種現象;因此明代文化的繁榮,其所表現出來的,不是帝國文化的輝煌,而是民間文化的發展。

(二)層面特徵:統治階級文化集中體現於宮廷文化,明初的宮廷文化反映了極端君主專制的背景,至於明代中葉以後的宮廷文化,則反映了這種專制政治的逐步瓦解與政治的腐敗。明代中葉以後,士大夫文化出現的種種變化,可以看作是統治階級中不同階層文化的先後崛起,而政治上的低層者不斷成為文化的主導者,這種自下而上的文化發展趨勢,成為明代文化發展的一個特徵。至於下層民間文化的特點,則是市鎮民間文化的興起,社會文化教育的普及,對民間文化起了推動作用,民間文化的不斷提煉與提高,甚至超過了下層文化的範疇。

(三)地域特徵:明初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江南一帶,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北方文化有長足的發展,因此在中葉以後形成了以南北兩京為中心、而以江浙為先趨的全國文化新佈局。文化相對發達的地區,往往就是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地區間的文化影響不斷加快,甚至出現流行文化的趨勢。明代文化的地域特徵,比以往歷朝更加明顯。

(四)中西文化交流:明代前期是帝國文化向外輸出的時期,後期則是外來文化輸入的開始,不過耶穌會士來華是在明末,而且他們所代表的是西方封建教會的舊教,他們來華雖帶來了一些新知識,但並沒有給中國帶來較多新觀念的衝擊。晚明時期是中國思想解放的一個新高峰,有些學者認為,這主要是當時的明朝人依靠自己而進行的社會轉型,受外來影響是晚清時期的事。

明代文化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在承繼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改變了舊的文化格局,並促進了社會文化的民俗化。從中國文化史的整體發展來看,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的興起是中國文化的創立期,秦漢統一時代是中國文化的奠定期,唐宋是中國文化的繁榮期並已醞釀出變革的元素,明代尤其是中葉以後則開始了中國文化的轉型期。但因清朝的建立,使政治、社會、經濟的變革沒有真正出路,要經歷了清代前期和中期之後,到晚清才在被動的情況下出現巨變。

即是說,明代既是傳統文化的高峰期,同時也是傳統文化注入新內容的轉變時期,傳統文化日趨沒落,新的文化逐漸萌生。(表3)

表3 明代文化概況
事項 說明
理學 陳獻章(1428─1500年),白沙學派
王守仁(1472─1528年),姚江學派
戲曲 顯祖創作《玉茗堂四夢》(《紫釵記》、《還魂記》、《南柯夢》、《邯鄲夢》)
小說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
元末明初羅貫中《三國演義》
吳承恩《西遊記》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馮夢龍編著「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繪畫 吳派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音樂 朱載堉《樂律全書》(總結和創新)
醫學 李時珍《本草綱目》(東方醫藥巨典)
史學 張溥《歷代史論》(史評)
地理 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地理學巨著)
數學 程大位《算法統宗》(奠定後世珠算法的基礎)
建築 明代皇城和紫禁城
農業技術 徐光啟《農政全書》(農業科學巨著)
宋應星《天工開物》(百科全書)
治水 潘季馴《河防一覽》(總結古代治理黃河水患的經驗和主張)
類書 《永樂大典》(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類書,共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共裝訂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