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 2 3 4

 

、臨安的商業

《夢梁錄》卷十三〈兩赤縣市鎮〉條曰「杭州行都二百餘年,戶口蕃盛,商賈買賣者十倍於昔,往來幅輳,非他郡比。」臨安商業繁盛,皆因人口增長,對各種消費品需求很大的需求。同時工商業者從中原來到臨安,他們帶來雄厚的商業資本和靈活的經營手段,推動了臨安商業的發展。至於臨安商業具備了六項發展特色。

(一)城內三大商業區的形成
御街貫通臨安南北,而臨安的三大商業區分佈在御街的中南北三段。自官巷口至羊壩頭一帶,是御街的中段,乃臨安最大的商業區,行業包羅萬有,能夠滿足各階層在衣食住行的不同需要。城南商業區的範圍是由皇宮北邊和寧門外一直至朝天門外的清和坊,它是新興的商業區。該區靠近皇宮和中央官署,附近遍布皇親貴冑和達官顯宦的府第,他們的消費力和購買力十分強勁,對貴價的奢侈物品甚為渴求,因此城南商業區內有不少以銷售奢侈品為主的店鋪。城北商業區位處棚橋至眾安橋、觀橋一帶,它在杭州成為國都後才出現,附近有臨安最大的民間游藝場──北瓦子,有雜劇、講經、說書、雜技、影戲、傀儡戲等娛樂活動。禮部貢院也在城北商業區的觀橋附近。區內店鋪主要經營書業和飲食服務業。

臨安的店鋪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產自銷的作坊鋪店。鋪店師傅的制作技藝是世代相傳的,他們頗為重視產品的質素和牌子的聲譽。另一類是專門販賣各種物品的純商業店鋪。專銷售金銀珠寶的商店,其營業額最大。有一類店鋪值得我們留意,它們就是交引鋪。宋代時候,鹽、茶的生產和運銷均受政府管制,商人要得到由政府發出的特許證明(引),才可以到產地支領或運銷。部分商人把引轉售,交引鋪負責辦理這種轉售,從中收取手續費。

(二)經商人員的增多和經營行業的分細
就行業類別而言,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純商業性的行業,如銷金行、金銀市、珍珠市、衣絹市、銀朱印色行和海鮮行;二是手工行業,大多稱「作」,如金銀打鈒作、碾玉作、鋪翠作、裝鑾作、漆作等;三是服務性或修補性行業。每一種行業均有行會組織,行會的首領稱行首或行頭、行老。凡已申請加入行會,稱「入行」,已「入行」的工商業戶稱為「行戶」。

現以飲食業和服務性行業為例,具體說明經營行業分細的情況。飲食店鋪大致可以分為酒樓、飯館、麵店、茶肆、市食點心鋪等。每一類又再可以細分,如酒樓方面,以等級而言,可分為高級酒樓和普通酒店;以性質而言,分別有茶酒店(又名茶飯店)、包子酒店、直賣酒店(專賣各色黃白諸酒)、散酒店、宅子酒店、肥羊酒店、花園酒店、庵酒店,以及羅酒店等。

服務性行業方面,由於臨安有不少王公貴戚和豪紳巨賈,他們喜歡設宴,結果出現了「筵會假(借)賃」的「四司六局」新行業。「四司」是指帳設司、茶酒司、厨司、臺盤司。「六局」就是果子局、蜜煎(餞)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和排辦局。此外,旅館亦遍布臨安的大街小巷。臨安有巨大的流動人口,他們就是入京朝對官員、外國使節、四方商賈、應試士子、各地遊客和佛教信徒等,人數在四、五萬左右。在科舉考試或太學招生的時候,流動人口可以多達二十萬。因此臨安的旅館蓬勃發展。它們打破了舊坊市分制的界限,遍設於街頭各處。旅館有多個稱呼,如旅店、邸舍、旅邸、客邸或館舍等。除旅館外,還有遍布於水陸碼頭和鬧市區的塌坊(客貨棧)。高級客貨棧不僅規模大,設備齊全,而且夜間有兵卒巡查,環境比較安全和舒適。簡易堆貨棧則位處碼頭或集市附近,它們又分為「廊」(專供怕雨淋日曬的商品堆放的棧房)和「堆朵場」(露天貨棧)。

臨安城內外有不少「行業街市」,就是一條街巷內同行業的店鋪或貨攤集中出現。據《咸淳臨安志》和《夢梁錄》等書的記載,行業街市分別有藥市、花市、珠子市、米市、肉市、菜市、鮮魚行、魚行、南猪行、北猪行、布行、蟹行、青果團、柑子團、鮝團、書房,等等。

臨安夜市的繁華情景

(三)經營方式靈活多變
首先,是延長營業時間,日夜開店。唐代以前,店鋪營業時間只限於白天,夜間政府實行宵禁。唐代後期夜市逐漸出現。南宋期間,夜市十分興盛,集中於臨安御街兩旁,清河坊、三橋址、官巷口、眾安橋、觀橋是夜市最熱鬧的地方。飲食業、玩具店、日用品雜貨店是夜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營業品種隨時變換。臨安的著名茶肆,計有八仙、清樂、珠子、泮家、連二、連三等二十多家,它們均隨季節而變換經營品種,例如「冬月添賣七寶擂茶、饊子、葱茶,或賣鹽豉湯;暑天添賣雪泡梅花酒,或縮脾飲暑藥之屬。」又如早市點心,冬天賣五味肉粥、七寶素粥,夏天則賣義粥、饊子、豆子粥等。其次,裝潢店面,引人注目。高級酒樓重視店面的裝潢和擺設,裏面各有廳院和東西廊廡,分閣設座,座位寬敞舒適,互不相擾,還有陳設豪華,飲具精緻。不論是公私酒樓,各家均設樂隊,為顧客奏樂助興,使他們能夠痛快暢飲。最後,是服務週到,務使顧客滿意。顧客踏入酒樓後,便有人「提瓶獻茗」,待人上禮,稱為「點花茶」。店伙對酒樓過百樣菜名背得滾瓜爛熟,顧客點定菜式後,店伙快速將烹調端上,客人毋須久等。在麵食店內,「杭人侈甚,百端呼索取覆,或熱,或溫,或冷,或絕冷,精澆熬燒,呼客隨意索喚。」

南宋會子銅版,用以印製會子

(四)會子(紙幣)的流通使用
北宋時期,四川陝西一帶率先出現了携帶方便的錢券──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個別地方的富商豪強開始印造「便錢會子」,在臨安市場上首先採用。紹興三十年,政府設立「行在會子務」,專門管理與正式發行「會子」,先印行一千、二千和三千的三種會子,稱為「東南會子」。繼後又增二百文、三百文和五百文三種。孝宗乾道年間,政府收回舊會子,發行新會子。新會子以三年為界(期),每界以千萬貫為額,逐界造新換舊。但是到了南宋後期,政府為了彌補財政虧損,不斷濫印會子,導致會子漸漸貶值,嚴重影響農民、工匠、小商販的生計,兼且又損害了國家經濟。

(五)城郊湧現了大批買賣興旺的衛星市鎮
早在北宋時候,杭州郊區有南場、北關、安溪、西溪、范浦、江漲橋、湯村、臨平八個鎮市。及至宋室南遷,杭州成為國都,城內人口急劇增加,居住空間不足,部分居民只好向城郊遷移,形成更多的鎮市,包括:嘉會門外的浙江市,北關門外的北郭市、江漲東市、湖州市、江漲西市、半道紅市、西溪市,湯村的湯村鎮市、臨平鎮市、安溪鎮市,艮山門外的范浦鎮市,惠因寺北教場南的赤山市,江兒頭的龍山市,城東崇新門外的南土門市,東青門外的北土門市等。這些鎮市和臨安城有密切聯繫,產生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網。

(六)與全國各地市場的聯繫空前密切
臨安消費者眾多,需求量甚大,大部分物資來自全國各地,例如食米來自蘇州、湖州、秀州和鎮江;柴炭來自嚴州、富陽;海鮮水產來自明州、越州、溫州、台州。水果如荔枝、棗、柑、桔,分別從福州、建康、溫州和羅浮輸入。此外,臨安亦有不同來源地的酒,如揚州的瓊花露,蘇州的雙瑞酒,湖州的六客堂酒,越州的蓬萊春酒,秀州的清若空酒,建康的銀光酒,鎮江的浮玉春,溫州的蒙泉酒。在臨安生產的各類商品,除滿足本地人需要外,部分也遠銷外地,外銷主要商品有絲綢、扇子、茶葉。由於臨安擁有南抵閩廣,北通兩淮,西連四川的商業網絡,因此臨安成為南宋時期全國最大的商業城市。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