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位處長江下游,即現在的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公元195年,孫策略有江東,公元229年,孫策弟孫權稱帝,建立吳國,公元280年,孫吳政權覆亡。從孫策略有江東至孫吳王朝滅亡期間,江東的士族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本土士族,他們是原住民,二是東漢末年從北方來到江東的士族。在本土士族中,以吳郡陸氏與顧氏家族,他們與孫吳政權的關係最密切。
吳郡陸氏家族的祖先大約在西漢前期,從北方逐漸遷移到江東,部分族人在江東吳郡的吳縣(今江蘇蘇州)定居。漢末三國時期,吳郡陸氏家族中,以陸遜父子的表現最突出,對孫吳的政治與國防影響最大。陸遜,公元183年出生,十歲喪父,二十二歲的時候,被孫權徵召為掾屬,歷東西曹令史,出為海昌(浙江餘杭東南)屯田都尉,代理縣令職務。陸遜在海昌任職期間,由於開倉賑濟受乾旱影響的災民,加上又「勸課農桑,鼓勵生產」,當地百姓稱陸遜為「神君」。繼後陸遜成功征討暴民,擁有自己的部曲,並且拜為定威校尉。會稽太守淳于式誣告陸遜,陸遜卻以德報怨,得到孫權的欽佩和器重,並把孫策的女兒許配給陸遜。
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荊州空虛,孫吳大將呂蒙認為這是奪取荊州的最佳機會,舉薦陸遜為荊州督,令關羽對孫吳防鬆戒備,結果呂蒙兵不血刃取得荊州,而陸遜率軍出擊,積極配合呂蒙,收降數萬荊州軍隊。孫權因而升陸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封婁侯。
出於替關羽報仇,並且重奪荊州,劉備在公元221年稱帝不久,親自率領近十萬大軍東征孫權。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假節,陸遜領兵五萬迎敵。他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率軍撤至湖北宜都市長江南岸的夷道和北岸的猇亭,並且堅守不出,而劉備亦屢攻不下,雙方相持長達半年,其間孫吳將領認為陸遜怯敵,要求主動出擊,不過陸遜沒有動搖,等待最佳時機。隨著劉備軍隊失去銳氣,加上他的大軍分散在從巫峽至夷陵的山地上,陸遜決定在公元222年六月夏季的時候,對劉備大軍進行火攻,劉備軍隊大敗,全軍基本覆沒,劉備幾乎成為俘虜。後人稱該戰役為夷陵之戰或猇亭之戰,此後魏蜀吳三國的疆域再沒有重大的變動,而陸遜也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輝煌戰例。夷陵之役後,孫權加拜陸遜為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
公元228年5月,曹魏大司馬曹休誤中吳鄱陽太守周魴的詐降計,親率十萬大軍入皖。陸遜奉命截擊,在石亭大敗曹軍,他凱旋路過武昌時,孫權命令用自己的御蓋以覆陸遜。第二年陸遜拜上大將軍、大都護,鎮守武昌(今湖北鄂城)。雖然陸遜長期在外領軍,他亦時常上疏給孫權,批評當時國內的嚴法苛刑,建議孫權仿效漢高祖劉邦,以輕刑便民之術和黃老之法治國,並且勸說孫權盡量減少對外用兵。公元244年,陸遜成為丞相,翌年他捲入孫權兩子孫和、孫霸爭奪太子的事件中,被孫權遣使責備,陸遜憂憤交加,在公元245年逝世。
陸遜兒子陸抗,還有他的族子陸凱亦有突出表現。陸抗字幼節,先後擔任建武校尉、中郎將、奮威將軍、征北將軍、鎮東將軍、鎮軍大將軍、大司馬和荊州牧,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和公安諸軍事。他一方面訓練軍隊,修築城圍,多次擊退西晉的進攻,另一方面又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爭取外交上的主動。此外,陸抗在管治地區中推行息民政策,緩和了緊張的戰爭狀態,因此陸抗成為孫吳後期的中流柢柱。至於陸凱官任左丞相。孫吳最後統治者是暴君孫皓,在他的統治下,國家政治腐敗黑暗,陸抗與陸凱均冒死進諫。陸抗要求孫皓重用儒生,斥退奸佞小人。陸凱則要求孫皓「息大功,損百役,務寛蕩,忽苛政。」孫皓對陸抗與陸凱恨之入骨,打算迫害二人,不過由於陸氏家族擁有軍隊而作罷。最後,陸氏家族其他突出成員尚有陸績、陸璣、陸機、陸雲,其中陸績著有《渾天圖》、《周易注》,並與人合撰《周易日月變例》;陸璣則集中研究《詩經》,著有《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奠定了《毛詩》注疏中博物學的基礎。
吳郡顧氏家族的祖先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後代,他們獲封顧邑,後來以顧為姓,由此可見,顧氏成員在先秦時期便已定居江東。孫吳時期顧氏家族中以顧雍最為顯赫。顧雍(168-243),字元嘆,年幼時拜東漢名士蔡邕為師,學習彈琴和書法。孫權當政初期,顧雍便進入他的幕府,成為一般屬吏。孫權兼領會稽太守,無法履行太守所有職責,他任命顧雍為郡丞,代表他處理一些地方事務,並征討當地的叛亂,結果「郡界寧靜,吏民歸服」。公元222年,孫權稱吳王,顧雍成為大理奉常,領尚書令,且封為遂鄉侯。三年後孫權以顧雍為丞相。顧雍任相期間,在選拔文武將吏時,「各隨能所任」,不加上個人的感情和主觀感受。此外,顧雍亦選擇以私下上書與孫權的方式,對重要事情表達個人意見,若孫權採納他的意見,顧雍「則歸之於上」,若孫權對他的意見不接納,顧雍也不向外人傳播,孫權對顧雍做法十分贊賞。有時孫權會透過中書郎,將他對重大問題所作出的決定告知顧雍,如顧雍覺得該決定可以施行,便會與中書郎「與相反復,究而論之」。但是顧雍若認為孫權的決定不便施行,他會立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對中書郎不予接待,中書郎只好回宮向孫權匯報,使到孫權再重新思考。最後,孫權有酗酒習慣,酒醉後有不當行為,不過只要有顧雍的出現,孫權便會有所收歛。
孫權稱帝以後,設立校事制度,重用呂壹等人,他們專門搜集、整理甚至編造情報,陷害朝廷大臣,顧雍是受害者之一,他不僅不能與孫權見面,兼且無法往官府辦公,處於被軟禁的狀況。後來出於朝臣的激烈抗議,加上呂壹貪贓枉法,孫權只好把呂壹交給顧雍處理。顧雍在監獄審問仇人呂壹時,他態度溫和,顯示出異常的冷靜和很大的氣量,顧雍有這種表現,一方面是彰顯法律的公正和儒家君子的人格道德,另一方面恐怕過分迫害呂壹,會使到朝臣與孫權的關係進一步惡化。顧雍在積極參政之餘,亦注意對子孫的教育,因此顧雍的兒子顧邵,還有他的孫子顧譚和顧承,在政治上有良好的表現,他們致力舉薦寒門才俊,若干被舉薦者最終成為名士。顧雍重視對後代的教育,目的是希望他們恪守門風,嚴謹處世,使到家族的聲譽和地位可以繼續保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