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4 5 6
二、上水鄉廖族的發展源流

根據《江西寧都賴坪禾田廖氏族譜序》所言,廖族始祖可追溯至西晉時(265-316)廖子璋,官至左衛鎮國大將軍,家世鼎盛,屢立功勳,德望顯赫。唐代(618-907)黃巢之亂時,廖氏後人因避戰事,由江西遷至福建。其後,廖族子裔繁衍昌隆,並散居各地。元末時,廖族族人因眼見南宋(1127-1279)政局不穩,紛紛從福建再度南下,轉輾來到深圳福田、新界屯門、橫眉山、嶺下、雙魚、上水一帶等地。

其中廖仲傑選於上水定居,地點正好位處於梧桐河與雙魚河之間,有利農作生產。此地本已有簡姓居民居住,後來由於他們遷移至松柏塱,讓廖族子孫得以有機會開枝散葉,因此廖仲傑成為上水鄉的開基祖。其有妻侯氏,生自玉一子,是為二世祖。其後,廖自玉生四子,為長子如圭、次子如璋、三子如璧和四子如興。由於如興絕後,故上水廖氏主要分為「三房」。傳至第四代的時候,共有六子,計有長房的應文、應武,二房的應龍、應鳳,三房的應綱、應紀。惜長房的應武和三房的應紀均無嗣,故此,四代傳人只餘四人,名為「四斗」。「四斗」之別就是長房應文為北斗,三房應綱為南斗,二房應龍為東斗、應鳳為西斗,這就是上水鄉廖氏祖先所說的「三房四斗」了。

明(1368-1644)萬曆年間,廖族傳至七世祖廖南沙時,由於他篤信風水之學,認為上水一地有龍口地形,又仿如鳳貌,故認為此乃龍脈福地,再次奠定其對廖族發展的重要性,有利於宗族的萬世其昌。加上,當時廖氏族人散居於各地,為了團結力量,於是廖南沙令子孫合力開挖護城河,且修築圍牆以為防衛,並號召廖氏三房盡遷入此,相互照應,以昌族群的發展。直至十九世紀,由於人口繁衍,遂稍為向東擴展,先後建立了門口村、莆上村、大元村、中心村、上北村、下北村、興仁村等,合組成為「上水鄉」,遂為新界北區一支強大而團結的宗族。無疑,此處四面環山,屬平原地帶,土地肥沃,河道縱橫,有助農耕活動,廖氏子孫得以安居樂業,發展迅速。據統計,1955年,廖氏人口已達3,600多人,至1960年代,人口已飊升到4,410人,其中男性佔近一半,成為新界名門望族之一。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