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學貫中西,游歷各國,飽覽群書,一生為國家奔波,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政治人物。與此同時,他也是一名出色的西醫,曾謂「余囊時曾肄業醫科,于生理衛生之學,自謂頗有心得」,卻自嘲「乃反於一己之飲食養生,則忽於微漸,遂生胃病,幾於不治」,故深明飲食對人生的重要性。由此,亦體會只有國民有良好的體魄,才能有力氣為國家奮鬥的道理,故尤重視「飲食」之道。他曾稱譽「中國人口之繁昌,與乎中國人拒疾疫之力常大者,亦未嘗非飲食之暗合衛生有以致之也」。因此,在孫中山看來,中國飲食實在較其他各國為優勝,足可以「為世界人類之導師」;同時,他亦指出飲食習尚與民族存亡的關係密切,而「建設之責任當為國民所共負」。然而,要國民達到這個群策群力的理想,則必須在飲食方面下工夫。他希望中國飲食「倘能再從科學衛生上再做工夫,以求其知,而改良進步,則中國人種之強,必更駕乎今日也」。換言之,「先強身後強種繼而強國」的理念可以說是孫中山的最終心願,可是,要達成這個心願,實非易事,故孫氏曾嘆息道:「或曰:『飲食之事,乃天性使然,故有終身行之而不知其道者。至於其他人為之事,則非可與此同日而語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