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 2 3 4 5 6 7

中國歷史雜學匯編(宋代卷)

 

1.宋朝的別稱──天水一朝

史學大師陳寅恪說:「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永遠之瑰寶。」國學大師王國維說:「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漢唐,後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天水一朝其實就是宋朝的代名詞。《宋史》中的《五行志》云:「天水,國之姓望也。」意思就是說,天水是宋朝皇帝趙姓的發源地,宋朝皇族的郡望,就是天水。「郡望」的原意指世居某處,而為當地的人所仰望。天水在今甘肅通渭縣。

2. 宋代筆記──珍貴的資料庫

以隨筆、雜錄形式編纂的筆記類著作,到宋代已進入成熟和繁榮的階段。宋代筆記留存至今的有二百多部,較唐代多了一倍以上,按照其內容,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一)小說故事類筆記,包括志怪小說、傳奇故事、瑣語雜俎,在文學方面成就不高,但保存了很多社會、文化資料;(二)歷史瑣聞類筆記,包括史事掌故和見聞記敘,內容較為真實,增加了史料成分;(三)考據辨證類筆記,包括考證經史、辨析名物、注疏校勘、評論辨偽等,宋代筆記多於敘事之中間雜考辨,或於考辨之外兼記雜事,因此有考辨內容的筆記為數頗多,當中的學術成果是值得重視的。

3. 北宋人口──超越漢唐時期

宋初開寶九年(976年),全國有三百多戶;北宋中期慶曆八年(1048年)增加到一千餘萬戶,北宋後期崇寧、大觀年間增至二千多萬戶。戶數的年增長率,約為1.1%。宋代戶口統計中有一個較奇怪的現象,是戶口數目與人口數目不相稱,例如天禧五年(1021年)全國戶數為八百餘萬,但人口僅一千九百餘萬,每戶平均不到三人,而漢、唐時期每戶平均人口均在五人以上。

造成「戶多口少」的原因有兩說:一說是由於「詭名子戶漏口者眾」,許多人家用析產分戶的辦法,把一戶變為多戶,降低戶等以逃避賦役,此外還有隱匿人口以逃避丁口之賦的情形。另一說是由於宋代戶籍只計男口不計女口,甚至只計丁口而不計老幼和女口。只有在災年的時候,地方臨時作賑濟戶口統計時,才男女老幼生齒畢錄,平均每戶人口都在五人之上。據一戶五人的平均數計算,北宋後期的人口已超過一億,超過漢代人口最高時五千餘萬,唐代開元年間約六千萬人,而且這個數目並不包括當時中國境內遼、西夏、大理、吐蕃、回鶻諸民族政權的人口。

4. 宋代家庭──多單親和嚴母

宋代很多著名的士大夫都出自單親家庭,例如歐陽修四歲時父親便去世,母親鄭氏發誓守節不嫁,親自教他讀書,由於家貧,只好用荻杆在沙地上練習寫字。范仲淹兩歲時父親去世,母親謝氏改嫁給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名朱說,長大後才恢復原來的姓氏。究其原因,是由於中國古代醫療水平仍然欠佳,生活環境較差,加上自然災害和戰亂等影響,宋人平均壽命只有三十餘歲,遠遠低於現代人,所以宋人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情況比較普遍,而刻苦上進者又有機會藉科舉入仕。

宋代嚴母教子的例子很多,嚴父的故事卻不突出。例如寇準幼時貪玩,喜歡飛鷹、走狗,有一次惹怒母親,用秤錘砸他,中足流血,寇準從此醒悟,發奮上進。成為宰相後還經常撫摸著腳上的疤痕,思念母親。宋人已認識到母親溺愛子女的害處,司馬光就曾明言:「作為人母,不患其不慈,而患其只知愛而不知教。」宋代重視文化和教育,有較多女性能夠讀書識字,或親自教兒女讀書,或嚴加督促。

5. 宋代稱謂──皇帝以「我」自稱

宋代君主對臣下的自稱,曰「朕」,曰「吾」,曰「我」;對大臣、近臣,以稱「公」或「卿」為最得體,也可以用人稱代詞「爾」、「汝」、「汝等」、「汝曹」相稱,或直呼其名。有的君主曾用官職稱呼大臣,以示厚待;大臣往往上表固辭,表示不敢當。對於個別貴近之臣,君主亦用家人之禮相稱,如宋太祖叫趙普之妻為「嫂」,宋太宗叫石熙載為「兄」。

臣與在位君主對話,口頭和書面都以稱「陛下」為常;在其他場合,則稱「上」、「今上」、「聖上」、「主上」、「帝」、「皇帝」、「天子」等。臣對君自稱,男子曰「臣」,女子曰「妾」。對已去世的君主,通常稱以廟號如太祖、太宗;有時用廟號的變體,如稱仁宗為仁祖、仁聖、仁廟、仁皇;或稱以謚號,如稱仁宗為「神文皇帝」、神宗為「英文烈武聖孝皇帝」;或稱以尊號,如稱徽宗為「道君皇帝」、高宗為「光堯皇帝」;或稱以山陵,例如仁宗山陵名永昭陵,所以稱仁宗為「昭陵」。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