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 2 3 4 5

 

四、後世對《漢書》的批評

第一、《漢書》中從高祖到武帝的敘述,多半襲用《史記》原文,後人對此頗有微言,認為不能自成一家。其實兩書有同有異,足以並行不悖,例如《史記》在〈高祖本紀〉之後,繼以〈呂后本紀〉;《漢書》於〈呂后紀〉之前,補〈惠帝紀〉。列傳中不同之處更多,可見《漢書》自有其權衡取捨,亦很注意文字的剪裁鎔鑄。

第二、《漢書》雖然斷代為史,但其表、志多有涉及兩漢以前的,不盡以兩漢為斷限,尤其是〈古今人表〉,只記古人,而無漢人,因而引起後人懷疑,認為自亂其例。其實班固用意,除敘述兩漢史事外,亦有部分是為補《史記》的不足而作的,例如《漢書》十志便是在《史記》八書的基礎上發展而成,衡以斷代,固失體例,而貫串史實,則有功勞。

當然,《漢書》也有它的弱點。首先是作者從維護東漢統治的立場出發,根據董仲舒天命論的觀點,極力宣傳五德循環、王權神授、天人感應等理論。特別是〈五行志〉,把春秋以來迷信荒謬的事連篇累牘記載下來,開後世五行符瑞等志的惡例。

還有,《漢書》喜用古字、古詞,也給讀者造成了一些困難。早在東漢末年,服虔、應劭已為《漢書》作注,唐代又出現顏師古的注本。清人王先謙集前人研究成果,作《漢書補注》,頗便參考;近人楊樹達著《漢書補注補正》及《漢書窺管》,對王氏之書有所補充。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