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述楊業的生平事蹟前,必須簡單說明當時的中國歷史。公元907年,唐朝滅亡,中國出現分裂,史稱「五代十國」時期。所謂「五代」,是指在中國北方的五個政權,按出現時間次序,分別是梁、唐、晉、漢、周。為了將它們與從前的國號相同的政權區別起來,後人在五個政權的名稱前,加上一個「後」字。五代時期,契丹族興起,建立遼國,其間取得燕雲十六州,不過後周世宗曾收復燕雲十六州部分土地。即使如此,遼國依然是中國北面最主要的外患。後周在公元951年建立,建立者是郭威。同年後漢創始者劉知遠兄弟劉崇在河東(山西省)立國,國號為漢,因為它在中國北方,人們稱其為北漢。楊業本人就是來自北漢。已故學者牟潤孫認為楊業家族極可能是仇池人楊氏的後代。楊業的父親是楊信,原名弘信,曾自立為麟州刺史,依附了後漢,繼後成為北漢的地方長官。楊業,原名重貴,是楊信的長子,自小習武,愛好騎馬射箭。二十歲時來到太原,在劉崇帳前當一名軍官,獲得劉崇賞識,叫楊業改姓劉,並賜名繼業。其後楊業遷為建雄軍節度使,建雄軍一地接近遼國,遼國騎兵時常在該地出沒,騷擾和劫掠百姓,楊業為此與遼兵發生多次武裝衝突,屢獲勝利,因而贏得「楊無敵」的美名。公元960年,趙匡胤結束後周政權,建立宋朝,隨後派兵攻打北漢。楊業帶領北漢軍隊,阻止宋軍對太原的進攻。鑑於遼國的威脅,楊業曾勸北漢統治者劉繼元向宋朝投降。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匡義率領大軍圍攻太原,劉繼元抵抗了一段時間,最後被迫投降,楊業知道消息,亦停止了對抗,解甲投降。後來楊業恢復原姓,名字單用一個業字,擔當宋廷軍職,負起保衛宋朝的責任。
楊業歸宋時大約是五十歲,宋太宗任命他做右領軍衛大將軍,它是有名無實的官銜,沒有兵馬帶領。宋太宗滅北漢後,決定乘勝攻打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是在幽州城外大敗潰退,史稱「高梁河之役」。至於楊業有否參與該役,史籍並沒有記載。宋太宗回京後,升授楊業為鄭州防禦使。不過防禦使只是空名,所以楊業毋須去當地赴任。高梁河之役後,遼國作出報復,大舉南下,宋遼邊境頓時變得緊張起來。宋太宗知道楊業熟悉邊境情況,於是派他去前綫,委任其為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楊業的上司就是潘美,其官職是河東三交口都部署。所謂都部署,即是總司令或總指揮。潘美是宋朝的開國功臣,參與消滅南漢、南唐和北漢的戰爭。楊業領兵駐守代州,它離宋遼邊境只有幾十里,是宋朝的邊防重鎮。早在擔任北漢建雄軍節度使時,楊業為了抵禦遼國的入侵,興建了不少堡寨。他駐守代州期間,亦重複這種做法,更加用心經營,並且與士卒同甘共苦。公元980年,十萬遼軍進犯雁門關,楊業率兵數千迎敵。由於敵我兩軍數目非常懸殊,楊業利用雁門關東西兩面山地險峻,中間只有一條山路,遼軍穿過山路只能魚貫行走,無法發揮騎兵威力的特點,領兵繞到雁門關的北口,從背後突襲遼軍。結果遼軍大敗,楊業軍隊除殺死和俘虜遼軍主要將領外,還繳獲大量鎧甲馬匹。經此一役,楊業威名大振,宋太宗亦十分高興,將楊業的官職從鄭州防禦使升為雲州觀察使,仍判鄭州,知代州事。隨後兩年間,河東地區發生了兩次戰事,宋軍皆獲勝利,史書對該兩次戰事只提到潘美,然而事實上戰爭發生的地方,均在楊業充當前敵指揮官的管轄地區之內,因此楊業不可能與這些戰爭無關,很有可能是他的功勞被潘美冒領。日後楊業殉國,亦與潘美表現有極大的關係。
宋太宗雖然在高梁河之役中未能取回燕雲十六州,不過他沒有放棄,立志捲土重來。公元982年,遼國皇帝病逝,繼位者年僅十二歲,他就是遼聖宗,國事由其母親蕭太后主持。宋太宗知道這個消息,認為遼國政治局面是「母寡子弱」,是出兵北伐的最好時機。出兵的時候正好是宋太宗雍熙年間,因此這次出兵被稱「雍熙北伐」。宋太宗決定兵分三路,曹彬、田重進、潘美分別率領東、中、西三路大軍,其中東路軍是主力,各軍分途出擊,最終在幽州會師。楊業跟隨潘美的西路軍出征。公元986年三月,西路軍從代州出發,在一個月內順利取得寰州、朔州、應州和雲州。此外,中路軍亦節節勝利。但是主力東路軍在第二次進攻涿州時遭到慘敗,損失了幾萬人。宋太宗只好命令其餘兩路退兵,同時下詔命潘美放棄寰、朔、應、雲四州之地,並把四州的居民遷到內地。楊業對如何安全將四州百姓帶回宋境提供建議,可是潘美沒有接納,而監軍王侁更譏諷楊業故意避戰,懼怕遼軍。楊業為證明自己並非貪生怕死,決意帶領兵馬進攻。臨行前要求潘美在陳家谷派兵接應。
楊業率領他的長子楊延玉、七十三歲老將王貴等人,與數量遠較他們多的遼軍接戰。楊業軍隊雖然表現英勇,但是寡不敵眾,只好且戰且退,退至陳家谷時,竟然沒有宋軍接應,皆因潘美、王侁等把兵馬撤走,楊業等人對此感到十分悲憤。他們在遼軍的重重包圍下,繼續奮勇作戰,楊延玉、王貴先後壯烈犧牲。楊業則身受十多處傷,逃進樹林,遭遼軍發現,向楊業施放冷箭,楊業中箭,被遼兵生擒。根據《遼史‧聖宗本紀》記載,楊業成為俘虜後,「瘡發,不食三日死。」遼國把楊業之死,視作莫大的勝利,蕭太后把楊業首級送往幽州,向諸軍展示。相反宋廷對楊業殉國卻不太著意,賜給他的家屬撫恤錢物較規定的少很多,同時楊業不斷受到誹謗。經過楊業妻子提出控訴,宋室才下詔褒獎楊業功勲,追贈他太尉、大同軍節度使,賜給楊業家屬布帛千匹、粟千石。此外,將潘美降三級,監軍王侁等除名斥逐,並且給楊業的六個兒子一些官職。楊業的六個兒子,依次為延朗、延浦、延訓、延瓌、延貴、延彬。
古北口有遼代建立的楊無敵祠。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的弟弟蘇轍曾到過楊無敵祠,他寫了《古北口楊無敵廟》一詩:「行祠寂寞寄關門,野草猶知避血痕。一敗可憐非戰罪,太剛嗟獨畏人言。馳驅本為中原用,嘗享能令異域尊。我欲比君周子隱,誅肜聊足慰君魂。」該詩借用了晉朝的典故,周子隱就是周處,他曾彈劾宗室梁王司馬肜。梁王司馬肜領兵鎮壓氐族暴亂,乘機公報私仇,命令周處率領五千人攻打有七萬人的氐族,周處知道梁王的意圖,無奈地執行命令,結果力戰而死。朝廷雖責怪梁王,卻沒有給他任何處分。潘美陷害楊業,與梁王對付周處,手法上可以說是十分相近。蘇轍藉這個典故,間接表達對宋室和潘美的不滿,對楊業不幸遭遇的同情。通過蘇轍這首作品,可以了解宋人對楊業「非正常」死亡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