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2 3 4 5

 

、結語

雖然漢末三國的歷史已經消逝,不過有關漢末三國的荊州歷史古蹟,現在尚存不少,如華容古道、綉林山、劉朗浦、蘆花蕩、關公點將台、孔明橋、留駕河,等等。《荊州風物話三國》的主編鍾揚波對漢末三國荊州名勝古蹟,有更詳細的介紹,他說:

若從當年孫、劉合兵抗曹的夏口乘船溯江而上,便可領略三國古戰場赤壁和烏林風光。在容城鎮登岸走一趟華容古道,再乘船上溯到石首縣,一睹當年劉備迎娶孫夫人的綉林山和劉朗浦美景。在與石首毗鄰的公安縣境內,還可尋訪到張飛田和孫夫人城等故址。與此對岸的沙市以西長江邊的蘆花蕩,傳說是諸葛亮三氣周瑜的地方。從沙市驅車來到荊州城,可看到的三國遺迹、遺物就更多了。如關公點將台、擲甲山、刮骨療毒故地、洗馬池、抹棋塚、拍馬山、烽火台、龍潭、孔明橋、龍回橋、張飛一擔土……。由此東進到漢水邊,又有「劉豫州敗走漢津口」,關羽在此接應的留駕河。再渡漢水到沔陽,還可憑弔、游覽諸葛武侯書台。

近年關於文化產業的討論非常熱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文化產業作出定義,是指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一系列活動。而文化產業可以分為三類:(一)娛樂與電子傳媒業;(二)印刷與出版業;(三)旅行與旅遊產業。發揚漢末三國時期荊州的歷史,不僅有助內地的旅遊事業,甚至能夠推動國內的文化產業發展,使國家政府和眾多人民蒙受其利。由此可見,探討東漢三國期間的荊州歷史地理,有一定程度的現實意義!

主要參考書目
鍾揚波編:《荊州風物話三國》,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
張大可等:《三國人物新傳》,北京:華文出版社,2003年。
張大可:《三國史》,北京:華文出版社,2003年。
李悔吾、譚洛非編:《三國演義與荊州》,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立間祥介:《三國志:戰略年代記》,台北:楓書坊文化出版社,2006年。
王玲:《漢魏六朝荊州地區的經濟與社會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傅樂成:〈荊州與六朝政局〉,氏著:《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頁93-115。
〈漢末名醫張仲景〉,張潤生、陳士俊、程蕙芳編著:《中國古代科技名人傳》,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1年,頁58-68。

1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