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 2 3 4 5 6 7

現代日本史講話(續)

 

三、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與九一八事變(滿洲事變)之進展相呼應,陸軍急進派擬一舉而樹立國內的戰爭體制,計劃政變。此即「十月事件」。事件雖然失敗,但促成了犬養毅組閣,對國內外均採積極政策,軍部的政治發言權也非常活躍。

隨著而來的現象,是政界、財界的指導人物相繼被殺。1932年5月15日,發生了射殺犬養毅首相的「五‧一五事件」。這是以海軍部內的下級將校為中心的國家主義急進派與陸軍士官學校生徒結成,企圖改造國家的事件。說明了法西斯主義有巨大的進展,而犬養政友會內閣瓦解,政黨內閣也告閉幕。此後軍部與官僚勢力便急促伸展了。

1932年後半,日本因為高橋是清的積極財政政策,脫離恐慌,經濟回復,但成為擴張軍備與擴大軍需生產的根據。財閥因而配合,使日本向來以輕工業為中心的形態,變成以軍需工業、重工業為中心。

對共產黨的彈壓非常嚴厲。1935年共產黨消滅後,彈壓進而及於自由主義者,美濃部達吉的憲法學說,也因與國體有礙而遭禁止。教育軍國主義化,社會組織也向著協助建設戰時體制方面發展。

陸軍部內的急進派中,分裂為二。其中一派稱統制派,不採武力政變方式,而企圖逐漸的以合法手段掌握國家的實權,實現其改造國家的目標。但主張清除天皇身旁奸人的皇道派,為奪回陸軍部內的指揮權,強行國內改革,1936年2月26日早上,皇道派青年將校率1,400名部隊,襲擊首相官邸及其他地方,暗殺元老、重臣、閣僚及統制派的中心人物。四日間佔領了東京的永田町一帶,旋被鎮壓。這是日本法西斯主義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起事,稱為「二‧二六事件」也使日本的法西斯主義體制,自此確立不移。其後統制派進行肅軍,掌握了軍部內的主導權,以軍部的壓力強加於政治方面,佔有很重要的發言權,干涉閣僚的人選,軍部大臣以現役武官出任的制度也於此時復活。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