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 2 3 4 5 6 7 8

中日韓古船的歷史
──從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談起

 

一、引言

據2010年11月17日《明報》、《文匯報》等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中國活字印刷術」及中國新疆維吾爾傳統節慶和民俗活動「麥西熱甫」(Meshrep)列入2010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名錄是根據2003年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設立的,它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主要區別,在於列入名錄的非物質文明遺產,是那些儘管在社區或群體努力保護下,其存續狀況仍然受到威脅的文化遺產,申報國家需要承諾制訂專門的保護計劃。

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術,是福建沿海木船製造的一項重要傳統手工技藝,在「師傅頭」(閩南對主持造船工匠的尊稱)指揮下,講求眾多的工匠彼此密切配合。當地製造的木船稱為「福船」,以樟木、松木、杉木為主要材料,採用「榫接」等核心技藝,使船體結構牢固;又用隔艙板,把船艙分隔為八個至十三個互不相通的艙區。艙與艙之間各自獨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結構形式,從而提高船舶的抗沉能力,增加遠航的安全性。

據專家說,水密隔艙福船有三大特點:其一,船舶在航行中倘有一、二處破損,因船艙分隔而各自獨立,滲水的艙不會迅即牽連全船入水沉沒。修補堵漏就可以繼續航行;其二,貨物可以分艙儲放,便於裝卸管理;其三,由於船舶被隔板層層隔斷,厚實的隔艙板與船殼板緊密釘合,隔艙板實際上起著肋骨的作用,簡化了造船工藝,使船體結構更堅固。這項技術是人類造船史上的一大發明,對航海事業作出了巨獻。

中國古代航海事業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於此可見一斑。無論是船舶的質量和數量,還是航海技術方面,中國都曾經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一直居於世界領先地位。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著《中國科學技術史》說:「中國人被稱為不善於航海的民族,那是大錯特錯了。他們在航海技術上的發明,隨時可見。即使在歐洲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西方商人和傳教士在中國的內陸河道上所見到的航船,數量之多使人咋舌,而中國的海上艦隊,在1100─1450年之間肯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