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 2 3 4 5 6 7 8
六、《史記》的一些缺點

《史記》也存著一些缺點。司馬遷以一人之力寫成這部巨著,必然是有所疏略的。主要如書中有很多天道循環、五德終始的思想,常把古代科學知識和迷信思想混在一起,又採錄了缺乏事實基礎的傳說故事等。我們應當理解到,作者受了時代的局限,沒有看到某些問題的真相,實在無可避免。

內容上也有很多疏漏,如戰國初期的史料比較缺略;對一些重要人物沒有作出適當的處理,墨翟僅在〈孟子荀卿列傳〉中附記二十多字,便是一例;還有一些年代和史實的記載有錯誤,或前後矛盾。而在編次上,人物和少數民族的列傳相互間雜,也不免亂了一些。

另外有幾個問題,是後人常常議論不決的,例如:(1)秦為諸侯,項羽未為天子,而均列於本紀;(2)孔子未為諸侯;陳涉雖建號張楚,半年即失敗而死,二人均列於世家;(3)淮南、衡山二王皆為諸侯數十年,卻入於列傳。有些學者認為這是「為例不純」、「自亂其例」,其實《史記》著重實際情況多於名分,例如:

  1. 秦雖為諸侯,但在昭王晚年已有支配天下的地位,所以列入本紀;項羽政權在當時以至歷史發展上都有一定的重要性,故與漢高祖相提並論。
  2. 陳涉起義和孔子言行對後世的意義極大,列入世家,雖不同於政治上的世襲,也寓有繼承之意。
  3. 相反的,淮南、衡山二王於後世並無重大影響,因此不入世家。

近人王樹民著《史部要籍解題》認為「從重實輕名的原則看,這樣安排還是有意義的。」張舜徽著《中國古代史籍舉要》甚至說「這正是司馬遷有特識、有眼光之處。」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