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1 2 3 4 5 6 7 8
七、《史記》在史學上的地位

史家評論《史記》,蓋始於劉向、揚雄,《漢書》〈司馬遷傳〉說二人「皆稱遷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這種看法幾乎成為《史記》的定評,但也不免有些貶詞,如謂書中「甚多疏略,或有抵牾」;班固也說「其是非頗謬於聖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後六經」;有人甚至認為《史記》是一部「謗書」。唐代劉知幾《史通》責求之苛,更是纖細不遺,如謂項羽不應列為本紀,〈項羽〉、〈高帝〉二紀不應以「語在項傳」或「事具高紀」方式,使一事分載數篇等等;然而劉氏對《史記》史志、史表之創制,卻推崇備至。簡單地說,二千年來史家對《史記》的卓越成就大體是予以肯定的,至於司馬遷的立場和書中一些具體的問題,便有所爭論了。

《史記》在中國史學方面的貢獻,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開創了重要的史書體裁。用紀傳體形式編寫史書,成為中國史學的一個傳統,後世的「正史」都是沿襲《史記》體例的,雖然名目上稍有變化,實質上卻總沒有脫離《史記》的架構。不只在中國,就是東亞各國的「正史」,如《大日本史》、《高麗史》、《大越史記》,都是受《史記》影響的。

第二、記載了西漢中期以前的歷史。《史記》對於漢初一百年間的史事,有詳盡的敘述,是研究這段歷史的系統性著作;對於遠古的歷史,也有扼要的交代,而且可靠程度很高,例如殷墟甲骨發現後,《史記》所述商代帝王均得到證實。

第三、敘述了國內各族和鄰國的歷史。如〈東越〉、〈西南夷〉、〈匈奴〉、〈朝鮮〉、〈大宛〉等傳,都以簡明扼要的筆法記述了各國的源流和史事概況,成為研究亞洲古代歷史極重要的資料。

第四、保存了古代一些重要的歷史文獻。如〈李斯傳〉、〈秦始皇本紀〉錄入秦統一前後李斯的幾次上書以及〈焚書令〉等,使這些古代文獻的原文得以保留下來。

此外,由於《史記》的文學成就很高,後世推為古代散文的典範之一,在文學史上亦享盛譽。

總括來說,《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大書,是體系地記錄古代歷史的偉大著作,從內容、史料以至體例、文字,評價都甚高,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席位,也有深遠的影響。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