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清代常州的語文學成績,應該先從邵長蘅講起,不過他以詩文出名,大家都把他視為康熙年間一個主要散文家。邵長蘅(1637-1704年),一名衡,字子湘,別號青門山人,武進人。幼聰,九歲能文,順治三年(1646年)補縣諸生,時年僅十歲。順治十八年(1661年),名邵家塘居宅為青門草堂,外環以溪,盡收江南田園風光。康熙年間,遊京師,與施閏章、汪琬、陳維崧、朱彝尊等相過從,聲名彰著。入太學,試吏部,大學士宋德宜譽為「今之震川」(即歸有光),拔第一,例授州同知,不就。再應順天鄉試不中,遂歸不出。此後隱居,力衣食而課農桑,致力於詩古文辭,與鄉里鄒祗謨、董以寧等相切磋。晚歲客江蘇巡撫宋犖幕甚久,此外終生未仕。
邵長蘅學識淵博,長於詩文。詩學唐宋,其七律七古尤冠諸體;古文與侯朝宗、魏僖齊名,並稱鼎足。王漁洋稱他是「明唐荊川以後一人」。按:唐順之,號荊川,是常州歷史上罕見的文武全才,他提出以唐宋文「開闔首尾,經緯錯綜」為法,開派於常州,卓然為一大宗。邵長蘅著述甚豐,有《青門集》、《青門詞》及《東坡年譜》等,舉凡政治、經濟、天文、地理等都有涉及,傳、記、序、跋、詩、古文、尺牘等均嫺熟,匯為《邵子湘全集》傳世。他精通音韻之學,著《古今韻略》五卷。平生寄情山水,對地理、地貌、人文景觀均予詳細記錄,家鄉山水更是踏勘無遺,有《毗陵諸山記》、《毗陵諸水記》之作。其《閻典史傳》是優秀散文,生動地描寫和歌頌了閻應元堅守江陰城的英雄事蹟和江陰人民壯烈的鬥爭精神,真實動人,可歌可泣。
|